第1940页

“只要攻克目前的显微镜瓶颈,我们就能解决第一模块的主要问题。”谷强也不是个擅长说话的人,开口就是工作。

“这个已经有解决方案了,我们回去就说。”

“啥方案?我怎么不知道?”谷强身份第一模块的负责人,马上不干了,直接拉住杨锐。

学阀比军阀就这么一点不好,遇到的傻子比军阀还多。

杨锐走不脱,只好耸耸肩,道:“国内在显微镜方面有专长的人不少,我们准备补几个给你。”

“从哪里补?”

“不知道,反正明天开始调档案,你看中谁就拿谁。有想要的人吗?”

“我想要的多了,人家都是大拿,不可能来的。”谷强笑了起来。

“8811项目是国家重要项目,你想要谁,就请谁来。”簿耿鑫很少说话,说话的语气却很肯定。

第1443章 螺丝钉

在全国一盘棋的时代,科学家同样是国家建设的一枚螺丝钉。

有些时候是重要的螺丝钉,有些时候是强行拧上去的螺丝钉。

后世由学者自己申请项目,拨款单位只管批准与否,最后用同行评议的模式判断成果,是80年代中后期才渐渐开始施行的,但要到全面施行,那还得小十年的时间呢。

而在此之前,真正拥有科研自由的学者是极少数的。

当然,任何学者的科研自由都是相对的。例如正打的如火如荼的两伊战争,如果一方突然祭出超牛的生物武器,甚至基因武器,那杨锐是否需要配合做相关的研究跟进,就是国家层面的考量了,并没有多少任性的空间。

邓稼先最终成为中国核武器的总设计师,也是出于各方面考量的。他的学术能力固然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低调的性格,单纯的背景,适合的年龄等等,也是重要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