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2页

“哦,她只吃意面,牛排都是给我的。”杨锐拍拍肚子,笑道:“放心吧,不会浪费的。”

艾奇逊暗道:我不怕您浪费,我怕诺奖获得者撑死在诺贝尔套房里。

为此,艾奇逊在杨锐就餐的过程中,时刻紧盯着他。

很多年后,当艾奇逊在书商的重金诱惑下,撰写诺奖纪事的时候,用了整整一个篇章,描写此事。

四份牛排之后,艾奇逊再带着杨锐和景语兰开始前往斯德哥尔摩音乐厅,进行熟悉和排练。这里是诺奖的颁奖典礼的举行地,甚至可以说,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就是为诺奖颁奖典礼而建的。

为了完成隆重的颁奖仪式,女士们要穿着正式的晚礼服,男士们如果不是身着民族服装的话,就要身着燕尾服,西装都是不行的。

艾奇逊亦是小心翼翼的说明此点,再道:“诺贝尔奖基金会愿意负担两位在瑞典期间的全部花销,衣服也是包括在内的。如果不嫌麻烦的话,我们可以在晚饭后试一试服装……”

“我们自己带了。”杨锐还跟着解释了一句:“在伦敦的时候,我们就买了些衣服。”

“这样的话,回去以后,让我们的设计师帮两位整理一下衣服,可以吗?”艾奇逊说的更加小心,生怕引起了误会。

诺贝尔奖是面向全世界的奖项,因此,虽然发达国家得奖的人数多一些,但发展中国家的获奖总数也是不少的。这其中,免不了就有收入微薄的学者。

事实上,收入微薄的学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常态,那些已经做出了诺奖级成果,然后在家坐等消息的学者还稍微好一些,突兀的获得诺奖的学者,买不起机票和燕尾服的并不稀罕——当然,砸锅卖铁卖房子的买衣服,学者们大抵也是买得起的,可愿意这么做的人就稀罕了。

艾奇逊最怕的是遇到自尊心极强,实际准备又不充分的学者。

到时候,全球的摄像机聚焦于此,诺奖获得者穿着破衣烂衫来了,记者们或许可以将之解读成名人的性格,对于艾奇逊来说,就等于是事故了。

杨锐与景语兰相视一笑,仿佛毫不在意艾奇逊提问的原因似的。

不一会儿,就有人将他们的衣服整箱送了过来。

杨锐和景语兰就在音乐厅的更衣室里换上,再出来的时候,就能看到艾奇逊口水直流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