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98页

第二天,杨锐就在飞往法兰克福的飞机上,详细的询问起了南部化工的需求来。

陈厂长激动的不能自已。

这100万元的花的太实在了。

换一条生产线要花多少钱?1000万?你还得是美元,还得有渠道去买,还得买得到等得着,还得运营起来,适合本厂。

整个流程弄下来,三五年的功夫都是轻的。

进口设备的麻烦之处就在于此,设备公司离的很远,想要即时反馈也很困难。而设备安装起来又极其复杂。

想想看组装一台电视需要多少步骤,将这个数字乘以10,是绝对不够一条电视生产线来运作的。

87年还没有合用的网络,发送图片更是困难——某些新闻通讯社倒是有设备能传输图片,效率却是极低,成本极高,也不给外人用,不是普通工厂所能接触到的。

等于说,要想采用廉价的解决方案,就只能在电话里用语言描述问题。

这个要求就太高了,不仅对技术人员的要求高,对翻译的要去更高。

如此,也不过是采购之后的小事罢了,采购之前的事情,那就更复杂了。

我们的工厂适不适合使用这样的生产线和设备,我们的现有设备是否能配套新的设备,我们需要做出哪些基础建设的改造工作,我们的人员水平是否能够培训到设备所能提供的高效率,我们的钱花的值不值,我们的设备是不是买贵了……

花上千万元进口一条生产线,然后控制在那里的情况,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的。

小型一点的设备,如刚刚兴起的微机和此前的小型机,国内其实是进口了不少的,但是,真正能发挥作用的,实在寥寥。

现如今,所有这些问题,杨锐几乎都可以解决。

一方面,胡池身为化药振兴办公室的主任,他能够协调许多的问题,从贷款到海关,再到批文,几乎能够做到一条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