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96页

岗亭外的干部没好气的道:“你先打一个电话嘛,你这样的态度,就不怕耽误事?”

“我们这里是研究所,你们可不是搞学术研究的,耽误不了什么事。”秦大爷说到学术研究四个字,咬字很重很清晰,道:“看你们是国企的吧。京官可穷,买不起你们这么好的衣服。”

要说看人,做门房多年的秦大爷,早就炉火纯青了。

岗亭外的干部却是被说的一滞。

被鄙视了怎么破?大概是他的脑海中的第一念头了。

搞学术的歧视国企,其实不是什么新鲜要闻了。

国内早在几十年前,就有这样的风气了。

不提文化人固有的骄傲,双方的地位首先就是不对等的。

产业界或者企业界,有求于学术界是常有的事,小到零件公差、材料配比、药剂使用,大到产业整合转型等等,产业界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非常多,而他们也习惯了求助于企业界。

而从学术界来说,他们对产业界的需求是几近于无的。除非是有心人际关系的学者之外,大部分学者对只有索取没有付出的产业界是没什么好感的。

有人会说,企业界有钱啊。

然而,企业界的钱,此前都是很少给学术界的。

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,就是研究所给企业界提供技术和信息,企业界生产和销售,再缴税给国家,最后再由国家拨款维持和运营研究所。

在这个过程中,研究所是企业界的上游,并不需要企业界直接的利益输送,并且,这也是不允许的。

既然没钱收,又要给做事,学术界自然有资格鄙视企业界了。

至于说学者的个人收入如何,国企人的个人收入如何,并不会影响到鄙视链的运行。清高者鄙视铜臭,那还不是几千年前就开始的把戏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