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3页

老李也是被送去专门的学校培训以后,才知道面粉的许多讲究。

今次给杨锐炸的油条,用的是招待所买来,专供领导用的特高筋粉,不光生产工艺好,用的还是从苏联进口的硬粒小麦,蛋白质含量高,麸质多,吃水量还大,若是细品的话,已经能微微尝出与普通中筋粉做的油条的差距了。

实际上,国内目前甭管做什么,基本都是用中筋粉,油条用中筋粉也没问题。

但是,凡事都怕层层叠加。仅仅是中筋粉和高筋粉的区别,倒是不显著,进口特高筋粉也强不到哪里去,可老李又给面里加了少少的鸭蛋清,就使得酥脆感进一步提高了。

再加上不健康的老油,味道又有提升。

要不说国企的厨子都有一招绝技,老李论厨艺是远远不及余先尧的,甚至比余先尧的徒孙都不如,但他做了二十多年的早餐,单论一点,却是丝毫不输任何人。

杨锐是真的吃的香。

其他人看的是直咽口水。

问杨锐话的记者,恨不得将杨锐现在的形象拍下来。至于说能做什么用,他还没想好,但是,想来是能博几个版面的。

不等他暴露身份,掏出相机,杨锐就将多出来的一根油条吃完了。

中年记者担心杨锐离开,连忙道:“杨主任,刚才不巧听到你们说话,似乎谈的是经费吧?”

杨锐摆摆手,不回答他这个问题。他现在说话都是很注意的,刚才给老方说的时候,就说的是2000而不是2000万,谈到两千万的时候,前面又有否定词。

他的这种谨慎完全是后世科研环境培养的,到他读研的时候,科研经费已经是很敏感与复杂的问题了,倒是现在人说起来很随便。

即使如此,杨锐也不希望圈外人知道,自己参与到了提前分配经费的事情中,还是一口气分走三分之二。

所谓圈子,无非就是这样,两年前,杨锐在蔡教授的带领下,踩在圈子的边缘,要接受委员会的审核,才能拿到几十万元的经费。现如今,杨锐不仅越过了委员会,而且是在经费放出来之前,先与其他人约定经费的数额。

国内目前还没有能一手掌握经费分配的学霸,但是,杨锐踏出这一步,距此也就是半步之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