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07页

当他再开腔的时候,在场四名教授已经昏昏欲睡了。

蔡教授看看时间,再也忍不住了,咳嗽一声,道:“我们要不先暂停一下,大家休息会儿。”

其他三人连连说好。

旁边做记录的校报记者看的眼都直了,本科论文答辩,答辩到教授们要休息,杨锐这是头一份了。

他不懂生物学什么的,也猜不透教授们的心思,只是看着眼前的场景,对杨锐佩服之至。

杨锐不好意思的笑笑,说:“讲的太兴奋了。”

“是讲的太深了,我年纪大了,跟不上了。”汪健泊院士突然来了这么一句,让几个人都露出苦笑来。

校报记者做记录的手也是一停,心里怀疑的想:汪院士说的是太深还是太神?

杨锐有些无奈的耸耸肩,道:“g蛋白偶联受体项目不是我一个人的项目,也是集体的项目,我得为大家正名。”

这也是一个详细说明论文的原因之一,只有将整个项目摊开来了聊,才有谷强等人出场的份,否则,他们就是一句话带过的人名。

今天的答辩仪式,既然包含着成果鉴定的成分,杨锐就不得不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。

蔡教授却是愣了一下,摸摸脑袋,道:“是我欠考虑了。”

他现在差不多摸到了杨锐的脉络,只能说,他之前还是小看了杨锐。

蔡教授此前只是想给杨锐一个风光点的毕业论文的仪式,确定他的成果以利于诺奖的提名,从心底里,蔡教授对于杨锐能得到诺奖,还是不太抱有希望的。

然而,杨锐却是已经考虑到了日后的实验室分配问题了。

今天这个机会,或许是杨锐在诺奖提名以前,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进行演说了,又是在国内几位大佬面前,杨锐自然要将手下人的功劳都说出来,不仅是为了让几个人听到,更是为了记录在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