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4页

周帆一下子就犹豫了。

董教授也没有立即说话,想了想,才道:“我觉得,这是一件小事,直接否决就行了,杨锐过来,算是列席会议吗?没有这个必要。”

高屋建瓴的说些轻松的话题,或者稍微严肃点的话题,大家都是很直来直去的,可要是当着杨锐的面说,许多人都觉得有些抹不开。

从根子上说,大家对杨锐的感觉是奇特的,乃至于有一点点的畏惧。

世界级的研究不是说说而已的,就像是杨锐的实验室的名字一样——“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”这样的牌子,全国有资格挂起来的人屈指可数。

cr更是厉害,以前看还稍微好一点,现在再看,已经令人有些不敢直视了。

现如今,北大的学者出门去,甭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实验室,介绍自己学校的时候,都会提一句“cr的发明人正是我校的杨锐先生”……不挂“先生”这样的尊称是不行,那是对自己的不尊重。

就是去铁酮,这种游离在国内主流生物圈子之外的原创药,也为北大和杨锐创下了偌大的名头,国内生物界就没有不知道这个价值巨万的产品的。

对于杨锐将去铁酮的收益拿出来给国家,用来做基础科研实验,光是这一点,就是无数人无力突破的关卡。

“杨锐是咱们北大生物系,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主任,我觉得,是应该请杨锐正式参与学术会议的时候了,大家觉得呢?”蔡教授像是没听到董教授的话似的,自顾自的逼问起来。

“杨锐怎么说都是学生……”

“是北大的学生,是咱们学校自己培养出来的生物大师。”蔡教授着重道:“对杨锐,并不存在什么破格提拔,只能说,咱们北大生物系的培养水平比较高,选拔平台比较好,对不对?”

众人哪里能说不对,纷纷点头。

“杨锐就在学校里,这样,我打电话叫他过来,我们一起讨论。”蔡教授一句话就把遮羞布给掀翻了。

刚才站起来反对的人,都不禁坐了下来,他们对杨锐偶尔的小暴脾气,可还是很有印象呢。

蔡教授淡然处之,打了电话以后,就道:“杨锐正在做实验,二十分钟内到,咱们先休会20分钟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