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1页

生物学里最聪明的大脑,起码有一半集结于此领域,而且尽其所能的勾引了化学、物理、数学乃至于计算机领域的天才。

不夸张的说,在攻克g蛋白偶联受体的方向上,填壕的狗都能去第三世界国家做院士。

至于什么《science》,《nature》,《cell》,只要你敢在名字上挂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,立刻发表没商量。

什么?内容有错?全世界生物学家教你做人!要是发现得晚了,全球制药公司跳起来鞭你。

要知道,进入21世纪以后,全球有50的新药,是以g蛋白偶联受体为靶点,通俗的讲,就是有一半的药,是冲着人体内的g蛋白偶联受体去的。

这样的g蛋白偶联受体,被称作是生物学的绞肉机都不为过。

甚至,说是现代科学的绞肉机都没毛病。

没有世界级的科研水平,没有世界级的科研经验,没有世界级的科研经费的学者,也不用费心做g蛋白偶联受体了,别人一个月的研究成果顶你一辈子的,站在这个领域里的,可都是真正的壕型大牛,世界第一阶第二阶的学者多如牛毛,第三阶第四阶的都不一定能上前线,没准就是查遗补缺的后勤兵。

换言之,一名哈佛的终身教授,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问题上,想做点贡献都不一定能找到门。

如果是畜牧学之类的,还可以靠照顾母牛换取一点立锥之地,奈何g蛋白偶联受体是真正的男人。

如果说“得过10次诺贝尔奖”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荣誉名的话,“七次跨膜疯子(分子)”就是它的属性名了。

跨膜指的是跨越细胞膜,通常模板的蛋白质,跨膜一次属于正常,跨膜两次的就稀有了。这就好像正常男人晚上“嘿嘿嘿”一次属于正常,“嘿嘿嘿”两次属于超常,“嘿嘿嘿”七次的男人,只属于传说。

得过10次诺贝尔奖的七次跨膜疯子,就是这样的七次跨膜郎。

碉堡了!

当然,在86年,g蛋白偶联受体还没有得到10次诺贝尔奖那么多,但这也意味着它还有很大的机会能得诺贝尔奖,或者说,能做出诺贝尔奖级的成果。

能不能得诺贝尔奖是有多重因素的,但能做出诺贝尔奖级的成果,是首要和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