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01页

通过线粒体细胞来追溯人类起源,在杨锐的记忆里,这是87年1月的著名文章,不过,既然cr比历史上更快更好的推出了,分子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更早完成,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。

而这项研究所产生的意义,可不仅仅是一篇《自然》所能涵盖的。

更准确的说,应该是这篇《自然》所产生的争论,太过于激烈了。

不仅仅是生物学家,分子生物学家,以及人类学家参与到了其争论中去了,还有社会学家、政治学家,以及不知道哪里的雪茄,都想冒一冒烟。

不仅是有人不能接受,人类来自于非洲的这个结论,还有人不能接受所谓的“夏娃理论”——在科学发展史上,科学家们一向担任的是神话摧毁者的角色,欧美文化圈子以外的学者,更是不喜欢这项“夏娃”研究。

不管是87年,还是85年,冷战都还没结束呢,这项理论研究,毫无疑问的又罩上了意识形态的浓艳。

不过,这些激烈争论的中心,都是人类学的研究,cr只会在此过程中受益。

杨锐转了两圈,问道:“你们学校里讨论的激烈吗?我是说,这个夏娃理论,有很激烈的讨论?还是只有这位吴教授在说。”

“生物系的好几位教授都在说吧。”景语兰因为杨锐的原因,颇为关心生物系的事。

“是学术讨论呢,还是花式讨论?”

“花式讨论?”景语兰很快醒悟过来,掩口笑了笑,道:“都有吧,有什么区别?”

“如果是学术讨论,那就多半会局限到学术圈子里,如果是花式讨论的话,估计很快就会传导到社会媒体了。”杨锐其实也猜到了会有花式讨论,否则,文小满首先不可能看到这个话题,其次,人类走出非洲的议题,也确实太社会化了。

80年代的中国,最骄傲的就是历史了,而人类起源可谓是一切历史的起源。

结果,中国人竟然是从非洲来的?

很多中国人都接受不了啊。

别说80年代人接受不了,到21世纪了,人类学在基因层面上的研究都那么多了,还有人指望着用周口店的猿人来翻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