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6页

编辑本身是不懂学术的,但他们是最终决定论文能不能刊登的人,如此一来,所谓中庸的维度就变的更宽了。

张向苗对这个问题最是敏感,茶喝到半半,颇为苦恼的道:“杨锐可不是个好说话的,你们想想他之前干过的事,我听说海淀区的副区长都被他给整下去了,还是吕家的人。”

“道听途说吧。”郑袖不是特别在意这些官场秘史。

张向苗知道他的性格,只问道:“你们猜我最怕什么?”

“怕什么?”

“我怕杨锐拿了我们往期的论文,和他的论文比。”张向苗的语气冷冷的道:“他要是再写一篇评论的话,我们非得吃挂落不可。”

孔新德和郑袖都是倒吸一口凉气。

期刊社是做学术的,但也不完全是以学术做判断依据的,世界上能做到此点的期刊大约是没有的。

而在80年代的中国,全以学术做判断依据的期刊社更是活不下来,有人请托是最常见的情况,贿赂又或者明买版面的行为也不在少数,总而言之,学校和研究所里有的学术不端,期刊社里也有。

好一点的期刊社,也就是保证自家期刊的大部分论文在水准线以上罢了,就是这样,还要面临本身能力不足,或者同行评审的学者被买通的情况。

因此,任何一家期刊社的往期论文,都可以用良莠不齐来形容,只是良莠不齐的上下线的问题罢了。

这样的事情,可以说是期刊领域公开的秘密,甚至连秘密都算不得。

但是,它同样是皇帝的新衣,哪家的透明外套要是被揭开了,顷刻间就是一场雷霆暴雨。

孔新德微微摇头,道:“他不敢吧,这得得罪多少人?”

“能得罪多少人,也就是得罪咱们几个期刊社而已,他怕什么。”张向苗缓缓的道:“杨锐的论文都是发表在国外的,他根本不用在乎咱们国内的期刊社是怎么想的,再者,他要是想在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,你敢拒吗?”

孔新德愣了一下,苦笑道:“别说拒了,我得屁颠屁颠的找人家取稿子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