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2页

“杨锐先生,现在国内还有很多地方的贫困人口,一些边远乡村的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,将这50万元用于科研,是不是太浪费了?”

最后的问题,直接让杨锐汗毛都竖起来了。

竟然还有人把科研和温饱对立起来?

不搞科研,有钱就吃,真以为老天爷会发馅饼给你?

没有高产作物,没有速生牲畜,没有农药化肥和机械化的农作物加工设备,真以为960万公里的土地,能养活10亿人口?明朝人可以用农家肥种稻子,不用化肥纯天然,运气好的话,每家溺死一两个女婴,就能养活三个儿子了,但那时候的中国人口是多少?

可惜,激烈的言辞,并不适合眼下的场合,更不适合说给记者听。

“这位记者。”杨锐点了对方的名,然后站在主席台上,居高临下的道:“你的意思是,与其将50万元用于科研,不如用于扶贫,是吗?”

“我是想问您的意见。”记者不上套,反而有些得意的看着杨锐。

“我的意见?”杨锐拖延了一下。

“是的,您不觉得,将50万元交给一个刚刚建立的实验室,有些草率了吗?这笔钱,如果用于其他地方,您觉得,是否会发挥更大的作用?”记者走近了两步,昂首看着杨锐。

杨锐目视对方,脸上渐渐的又有了笑容,道:“比如说,解决温饱问题?”

记者认真的道:“温饱问题是其中之一,国家百废待兴,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,50万元,应该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吧。”

此时,其他记者也将注意力转移了过来,还有摄像机,悄然亮起了红光。

杨锐做出沉思的表情。

有敏感的记者,立即拿起照相机,咔咔的拍了起来。

年轻的杨锐,站在一群中老年干部中间,永远是最显眼的一个,朝气蓬勃又实力强大,很容易令人心态失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