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5页

“就是说,一旦商业化了,这个利润是源源不断的?”文泽林眼睛都要红了。一年的产值一个亿,在21世纪都是个大数字了,甭管赚多少钱利润,这个数字就很了不起,产值一亿的公司,在许多省市都是座上宾了。

“亏损也是源源不断的。”杨锐有些好笑。生物技术的烧钱水平,比互联网可是一点都不差的。

第982章 克隆

“这可是一亿的年产值。”文泽林都不讨论利润,光是这个产值,就诱惑的他不行了。

在80年代,一个亿的产值是普通人根本想都不敢想的数字,去问很多人,他们甚至不知道一个亿的含义。

自然的,在这个国企工厂就代表着一生的环境下,大多数人接触亿这个单位的时间,都伴随着骄傲的bg:“我国地大物博,人口逾十亿……”

除了人口,亿这个单位根本没有用。

一间国企工厂的年产值破百万就要大书特书挂横幅了,没有土地加持的状态下,普通的工厂价值也就是千万封顶。

普通人的工资是一百两百,一个县城里的辍学生若是赚了一万块,就要大肆请客,摆四方流水席证明自己比大学生有用了。

而以钱算,大学生也确实没什么用,85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了316万人,包括本科和大专,他们的人均薪水连100元都没有,全年工资才3个亿。

文泽林出生在官宦之家,偶尔用大钱的时候,也都是以千为单位的。

文泽林舔两下嘴唇,笑道:“这钱也太好赚了。”

“这钱哪里好赚了。”杨锐很无奈道:“不说技术研发要上千万,就是技术开发出来了,你到哪里找大量的牛做胚胎移植?还得找中牧总公司不是?到时候,他们愿意给多少钱,又得说破嘴皮子。最后,你知道给上万头牛做胚胎移植得多麻烦?你得培训多少技术员出来,这些技术员又要管理……”

杨锐作为一名科研员,对这些事情都是敬谢不敏的。

就像他说的,光是培训技术员,就是个漫长的过程,到时候,又要保证技术员的工作效率,又要防止技术员的跳槽,说不得还要控制薪酬总额。

相比之下,杨锐现在做一款新药出来,赚一亿人民币都没问题,更别说产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