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0页

尽管压力巨大,尽管工作繁重,尽管精神疲惫,但是,改变了一些东西,保留了一些美好的感觉,还是非常美妙的。

杨锐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成为爱因斯坦,或者艾萨克大人那样的人,科学世界是否还留有如此宽广的领域给科学家们,尚是未知的——当未知变成已知的时候,大约就是一位新的科学大人出现的时候吧,但就杨锐所知的未来,新的科学探险,远未成功。

比较起来,还是成为奥本海默或者图灵那样的科学家更靠谱一些——或许成为爱迪生那样的科学家也不错,至少这个例子,个人幸福比较容易得到保障。

杨锐快速的浏览了所有的文件,然后闭目沉思片刻,确定脑海中没有相似的记忆以后,再凭借自己的专业水平来做分析。

大部分的文件,都被他丢到了左手边,那是些纯粹的技术问题,而且多是工业技术,杨锐更愿意将他们交给实验室里的研究员来做。

委员是一个职位,但是,与后工业时代的政府提供的职位不同,学术机构的委员职位,多数还处在分封制的年代里,杨锐有他的实验室和研究员,就像是拥有自己领地和附庸的领主一样,他用不着所有的工作亲力亲为。

因为文件少的原因,杨锐很快完成了阅读,做好归类以后,他就高高兴兴的出门锁门了。

走廊里的厂商代表们没想到杨锐这么快的出来,一个个都忘过去。

仍然是意义难明的注视。

“小王,过来过来。”杨锐招招手,叫了一个年轻的厂商代表过来。

其他人一看,顿时如鸟兽散。

小王二十出头,和杨锐的年龄差不多,苦笑着走过来,道:“杨委员,您这是要在人民面前孤立我。”

“不懂事,有一名g委员会的委员知道你的名字,你吃亏了?你回头问问你们厂长,看他在乎不在乎人民孤立你?”杨锐的心情不错,说话的口气也就年轻了起来。

小王嘿嘿笑两声,说:“我不是怕吃亏,我就是顺嘴一说。”

“这两天出什么事了?”杨锐直截了当的问:“你的表情已经出卖了你,你实话实说,别让我找其他人打问。”

“您真不知道?”小王有些怀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