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2页

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个,让大家对他的书有个概念,继而产生兴趣就更好了。

杨锐并不追求深入,而尽可能的说的有趣。

所谓的有趣,就是不停的提起国内学者名字,偶尔加上两三位认识的国外学者的名字,不时的串联几个小故事。

故事是最容易吸引人的地方,也最容易给人以深刻印象。

这也是杨锐擅长的部分。

他从做补习老师的那一天开始,就在学习如何讲故事。

因为补习老师不是学校的正职老师,你的目标也许是赚钱和提高学生成绩,但过程必须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。

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任何补习老师都是做不久的,因为你总会遇到那些注意力困难症,或者学习困难症的学生,最终无法达成赚钱和提高学生成绩的双重目标。

相比80年代人常见的枯燥的学术报告,杨锐的报告,显的有趣而凸出。

会场依旧不怎么安静,但将目光投注于讲台上的人总归是越来越多了。

蔡教授坐在下方的第一排,频频点头。

他听过很多国外的学术报告,一些枯燥,一些有趣,但即使是有趣的比起杨锐的报告,也略显逊色,原因很简单,英语并不是他的母语。

而杨锐用中文进行的报告,却能让所有的有趣都爆起来。

“怪不得杨锐在清华讲课的时候,能吸引那么多学生和老师来看。”伍洪波听了一会,小声的评价道:“就杨锐这个讲课水平,不用看他的学术能力,你们也一定要把他留下来吧。”

“那是肯定。”蔡教授稳稳的道:“毕业分配主要由学校主持,杨锐我们早就定好了,你就不要打主意了。”

“我不是要打主意,就是给你提个醒。”伍洪波脸上却是不免失望。现在的毕业分配,都是由各单位向教育部提要求,教育部分配指标给学校,然后学校做填空题,换言之,只要当年有北大的招生指标,北大就可以选择留下任何一名学生。不用说,杨锐肯定是第一顺位的选择,不会放给任何其他单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