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6页

当然,现在的通货膨胀更厉害,光看计划外物资的涨价幅度的话,等于是200以上的通货膨胀——实际自然是达不到这个数量的,国民消费与物资原料的价格也不是同步的,但企业因此提高的成本压力,终究是要释放到全社会,由所有人承担的。

杨锐道:“能贷多少贷多少好了,反正左右都是国家的钱,只要开发区的架子搭起来,华锐有产出,省里砸锅卖铁也要把后续的资金凑足的。”

“那就看你华锐能不能产出了。”杨峰也确实不在乎现在能贷多少钱,他看看时间,拍手道:“得了,没事我就去开会了,你呢?”

“我安排甘虎筹备,他是华锐制药的总经理,接下来一年估计都得泡在开发区。我后天就回北京了。托拜尔斯都要急死了。”杨锐向外呶呶嘴,果然看到多肉型美国人绕着一株槐树转圈圈。

第853章 活久见

托拜尔斯确实是很焦急了。

达尔贝科的日本之行已经开始了,再不拉着杨锐回京,总不能让达尔贝科到西寨子乡来见杨锐吧,不说旅途辛劳和浪费时间,这也太直接了些。

美国人也是讲含蓄的,达尔贝科虽然很想当面听杨锐讲故事,但还没有想到这个程度。

当然,杨锐也不会真的让达尔贝科来西寨子乡见自己。后者是帮了他很多忙的,事实上,两人虽然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隔空对话,可就关系来说,却比许多每天都见面的人还要亲切些。

杨锐安排甘虎去做开发区和华锐制药厂的工作,之后再审查了西堡中学的实验室和河东大学的实验室,才订机票离开。

有早就急的不行的托拜尔斯的帮忙,紧张的不行的节末机票和火车票都不是问题了。铁路局甚至专门安排了一个单独的软卧车厢,里面只有杨锐和托拜尔斯两个人。

在春节过后的繁忙状况下,也只有国外友人才能得到此等待遇了。

相比之下,从平江飞往北京的班机条件乏善可陈,执飞的伊尔18说起来是架好飞机,放在2010年以后去看,还能说是一代名机,做过周总理的专机,是民航开辟高原航线的元老功臣。但是,从周总理搞外交的年代到85年,再好的飞机也累垮了,为了提倡自力更生而搞的“代用品”计划更是让起降的体验糟糕无比。

杨锐很怀疑,飞机上提供的茅台酒,就是为了灌醉乘客,以免被轰鸣的发动机吵崩溃,或者被二手烟或者其他什么不明来源的味道给熏翻。

好在食物确实不错,而且经停以后,仍然会给一餐,让杨锐吃的很饱,再配一点烟台红酒或者贵州茅台,几个小时的旅途熬熬总能过去。

在家睡了一日,第二天下午,杨锐才返回北大去销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