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4页

“老书记,杨书记,咱们真得把这个开发区建出来了。”乡长满心的感慨道:“看看现在年轻人做的事,再看看我们做的事,差太多了。”

“是,杨书记,我们一定支持您,把开发区给建出来。”

“建起来,砸锅卖铁也要建起来。”

大家终于找到了表忠心的机会,一个个的举起胳膊,在空中飞舞,恨不得将空气挖一块出来建房子。

第843章 分配

杨锐对托拜尔斯开出的条件也是很有兴趣。

30万美元的确不多,但怎么说都是美元外汇了。

而且,这笔钱是对杨锐来说不多,不是真的不多。

换算成人民币,怎么也能当百八十万来用了。放给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任何一名或者几名研究员,都能将之兴奋的半死。

更重要的是,托拜尔斯代表美国能源部放出的这笔钱,给杨锐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。

现如今,能从美国人手里拿到经费的外国实验室还是不多的,算上欧洲的实验室也是不多的。而经费这种事儿,它其实是有惯性的。
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学者找经费,就像是找工作一样,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难的,你得拿出太多太多的东西来证明自己,就好像学历、成绩、奖项、证书……

但是,当第一份工作被得到了以后,再要找第二份工作的话,就用不着各种有料无聊的前序证明了,只要证明自己在第一份工作中的成果即可。

对80年代的骄傲美国人来说,一名亚洲人的学历、经验、学术能力都是不重要的,反而是一笔美国资金的注入,会让人更想知道为什么。

若是能有相应的成果的话,再想拿第二笔美元经费就容易的多了。

包括美国能源部,国立基金会或者私人捐助机构都会将曾经得到过美国经费的杨锐,看做是普通而正常的候选人,而非一名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亚洲学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