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4页

用新闻里的话说,就是朴实无华的称呼,体现了中国人与中国领导层的变迁。

而作为“小平你好”的标语的始作俑者,1981级生物系细胞生物与遗传学专业的学生们,自然有理由骄傲。

生物系的同仁,更准确的说,是北大的学生们,都对此兴致勃勃。

杨锐回到宿舍,同寝的动力系的蔡桂农向他表达了10秒钟的庆贺以后,就兴奋的谈起了令人振奋的消息:“我要了一笔字。”

“啥子?”杨锐刚进宿舍,一口水都没喝到,有些发懵。

“我让常生重新帮我写了一笔字,就是‘小平你好’四个字,我准备收藏起来。”蔡桂农很认真的道:“我觉得收藏邮票没意思,这个更好玩。”

“常生写的?”杨锐也见过他,但涉及到熟悉又陌生的历史,突然觉得有些神奇。

蔡桂农点头,道:“他们头天晚上写了条幅,从咱们二楼的卫生间里劈了一根拖把棒子就走了,第二天就是十一……我觉得老常的字写的不错,我收藏一副。”

“小平你好的条幅,是用拖把棒子举起来的?”

“是啊,就那边的厕所里的劈的。对了,你想要副字不?要我说,你想要就现在要,等明年就是明年写的字了,不是84年的了。”蔡桂农说的挺认真的。

“我就算了,别让人家太忙了。”杨锐顺势躺到自己的床上,眼睛一闭,就休息了起来。

如今的学校寝室,反而能让他轻松休息。

杨锐仍然很享受现在的大学生活,北大的环境条件不错,后世再昂贵的小区,也找不出北大这样的环境和气氛,北大的同学也很不错,虽然有年轻和时代的局限,但若是纯粹聊天的话,杨锐这样的理科生,想要在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的混谈中出头,也很不容易。

杨锐更喜欢的是北大宿舍里的理想的气息。

理想从来都是没有错的,为了理想而努力的年轻人,更是令人羡慕的生活。

与后世年轻人理想更不同的是,80年代的青年们,最终践行了他们的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