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0页

杨锐有些发愣。

蔡教授抬抬下巴,向外国友人的方向示意一下,杨锐就差不多理解了。

“杨锐。”

“ruiyang。”

两名外国友人同时站了起来。

“不好意思,我们来的晚了点。”刘院长代替杨锐向两名美国人道歉,引的两人又连忙说不客气。

“杨锐同学比较年轻,做事可能不太周到,两位请坐,请坐,哎呀,不好意思,本来应该请你们到大一点的地方的,没想到……”

“刘院长,没事儿。几句话的事。”杨锐显的很随意。

王永都忍不住拉住杨锐,小声用中文道:“你怎么还大大咧咧的,这事儿多大啊,别人争表现都来不及呢。”

在国外出版社出版书籍的确是很大的事,就84年的中国人来说,这种名誉,极其的难能可贵,即使全美一家出版社一年要出版上百种书籍,但能有一个中国人的出版物,也是非常稀罕的。

比起荣誉来说,美国教授可能看不上的数万美元的稿酬也是很大的一笔钱。

中国的教授在80年代得有多穷,许多家庭都是处于节衣缩食状态的,最明显的事例是,当福利分房的政策施行的时候,很多教授,一家四五口人住着小平房,在明明有好房子大房子,但只需要付几千元的情况下,竟然会付不起这笔钱,以至于无法分到房子。

卖煎饼的教授,卖茶叶蛋的教授,都是这个年代的新闻。

可以想象,如果在国外出版书籍是轻松的事,又怎么可能会有教授愿意去卖茶叶蛋,甚至觉得卖茶叶蛋的收入高。

哪怕是一千美元的版税,在这个时代也是很了不起的,起码买一套福利房再配齐家电没有问题。

然而,在84年的大学里,不论去谁家串门,能配齐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的家庭,屈指可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