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2页

至不济,就是各种诉讼和禁止令罢了,只要这种催化剂能赚到钱,谁又在乎打官司。

杨锐望着韦尔斯,问道:“你的意思,是让我私下里卖给你?”

韦尔斯微微点头。

“你给多钱?”

韦尔斯一愣,转瞬心情激动起来,思忖良久的话瞬间涌了出来:“10万元,只要你拿出来的配方是正确的,我们立刻付钱。”

“还不是立即付钱?”杨锐装模作样的叫了起来。

韦尔斯有些尴尬的道:“10万元是个大数目,我们得保证自己的利益。”

“我没有和你打过交道,所以……”杨锐亦是摇头。

“杨锐先生,我说的10万元,是美元。”韦尔斯一口气将含混不清的货币单位给定了一下,这离捷利康的底线还很远,但韦尔斯觉得,自己能说动杨锐。

第681章 配合

十万美元的威力是很大的,别说84年的中国了,放在30年后的中国,依旧威力无穷。

事实上,杨锐用来腐蚀海处长的金额,也就是以10万美元做口号的。当然,杨锐腐蚀的更有技巧一点,他是在海外给人家结算的。

对普通技术人员来说,十万美元简直多的不可想象,但对医药企业来说并不奇怪,药企向来就是如此的财大气粗。为了获得一种技术,大型跨国公司常年准备着数亿美元用于购买技术乃至于恶意并购,一些重磅炸弹——也就是那些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品,往往被医药企业环绕着大量的资源。

80年代的商业环境更粗犷,对中国如是,对美国亦如是。

放在2000年以后,美国公司常年都要准备上千万美元用于诉讼和公关的费用,雇佣打手和私人侦探之类的费用反而少了,即使如此,就已知的案件来说,2000年以后的药企也经常被检诉有上百万美元的贿赂案。

对韦尔斯这样的海外中高层干部来说,进行商业贿赂,还是相当有利可图的工作,捷利康作为英国企业,在海外贿赂方面几乎不受监管,可以说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