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7页

相比院外的热闹,院内显的格外清幽,只有几对中年夫妇在院子里散步,还有一只京巴跳来跳去的,看的人高兴。

康芳深吸了一口气,问:“你们知道是几号楼吗?”

其他三人都摇头。

遛狗的夫妇看到了,笑眯眯的过来,问:“你们也是来看房子的?”

“咦,是。”康芳小心的问:“您前面见了看房子的人?”

“西联厂的人?”遛狗的女人又问了一句。

康芳闭着眼睛说“是”。

“二号楼的三楼东,以前是周教授住的,他出国去了。”

“楼层挺好的。”康芳咽了口口水,三楼是她的理想楼层。

遛狗的女人笑笑,说:“周教授是留学回来的,给他分的都是第一类的房子,不过,人家又拿到了国外的offer,这次是出去读研究生的。”

现在的住房,国家分给个人,按说是不允许买卖的,某些地方,甚至是不允许继承的,但私下里的,大家早就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了。

康芳没听懂奥佛不熬服,倒了谢以后,就赶紧往二号楼去了。

楼内,刷着淡灰色的涂料,干干净净,楼道内高挑而宽敞。

康芳见过多次,无心欣赏,蹭蹭的往上走,同来的三个女人好奇的打望,小声议论。

国内现在最常见的楼是简易楼和筒子楼,筒子楼就是后世天天嚷着拆的农民违建房,当然,在80年代,筒子楼也要国家才能盖的起来,因为要用大量的水泥,现在的农民买得起木头,水泥却是有钱也买不到的。

简易楼一般是单边的,一侧是房子,一侧是楼梯和走道,江港花园这样的楼层小楼,在二三十年后,也许会被人不屑一顾,但在84的当下,却是颇为少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