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2页

让演讲者先挑选两个人,其实也是为了有助于听众和演讲者辩难,另外,演讲者可以先找比较温和的观众来提问和回答,给整个提问环节定下一个基调。

当然,所谓的基调做的再好,若是演讲者确实出了纰漏,还是很容易被指摘出来。

这样的场合,一举成名天下知并不容易,一举成名天下臭的情况却不少见。

演讲人被驳倒了,丢脸指数是极高的。

这时候,领队张洪军比谁都紧张,一个劲的向杨锐示意,让他点中国代表团的成员。

同为中国人,总不至于让杨锐下不来台。

杨锐却是看都不看张洪军一眼,他有自己的想法。

点名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固然简单,但那也不过是将导火线延长了一些罢了,等到自由提问的时间,炸药桶照旧会爆的。

正确的做法,应该是震慑住众人。

杨锐的目光从人群中扫过,拼命的寻找着熟悉的面孔。

他需要找到一个或者几个非常需要cr仪的学者——cr仪的作用,会让他们震惊,同样也会让其他人震惊。

学者们的反对,在杨锐看来,仍然是对cr的不熟悉。

放在21世纪的生物学实验室里,没有cr仪的话,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实验了。

同样是复制dna的方法,cr仪不知要方便多少,准确多少。

不过,要找一名相关领域的学者,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,杨锐回忆着自己看过的与会专家的宣传册子,好悬才找到一位。

“麦克米伦教授。我看到您刚才也举手了?”杨锐点名的此人年约五十,是个瘦小的男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