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2页

流畅的做实验和间接性的做实验是两个概念,苏先凯和范振龙没有越做越慢,都已经是加把劲了。

当然,杨锐越做越快,这个他们是解释不了的。

唯一能理解的,大约就是仪器用熟了,流程做熟了。

没人知道,杨锐也是在从新人向熟练工进步。

这就好像是一名三四级的中级车工,刚开始车一个异形件,可能要翻来覆去的尝试,等车的多了,有了套路自然就轻松了。

待到杨锐将测序完成的时候,许正平等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。

“做的漂亮。”许正平不知道第一次说这个话了,也都习惯了。

杨锐自己倒是显的沉稳,道:“说实话,做实验还挺爽的。”

“啊?”

“把瓶瓶罐罐什么的弄起来,然后倒倒这个,倒倒那个的,最后出来一个结果,不是挺有意思的?”杨锐颇有些怀念的看着实验桌上的器具,道:“接下来要去申请经费,可能有阵子不能做实验了吧,有点浪费时间啊……”

许正平哑然失笑,道:“别人申请经费可能会浪费时间,你不会。”

杨锐奇怪的问:“为什么?”

申请经费绝对是研究员此生最大的挑战,比娶老婆都难。在杨锐读研的时代,申请4万块钱的经费,少说要耗费50个小时,因为这多数是在学校内的申请,至于5万元以上的经费,那对申请者来说,绝对是令人窒息的考验,光是几十个章子盖下来,就够呛了。后期的经费管理,还开发了所谓的换章制度,也就是拿着老板的章子去换财务的章,再拿财务的章去换科技处的章,这样做的结果,就是你不能再同时去盖好几个章,而要一步步的走下来,耗费时间不知凡几。

就杨锐想来,80年代申请经费应该更难了,毕竟,现在人的钱少,资金也少……

许正平也是申请经费申请到吐的男人,这时候却是分外羡慕的道:“你的特别申请函,本身就是内定了经费的申请函,你面试不要太糟糕,肯定会拿钱回来的,用不着多长时间。”

“一次面试结束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