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8页

讲座教授是比终身教授好高级的存在,若是顶级大学的讲座教授的话,差不多也是一个领域的最高存在了,指不定哪天一个忽悠,就拿到了诺贝尔奖。

80年代的中国人,出国一路做到讲座教授的并不多,至少比拿到院士头衔的还要少。

杨锐如今已经看到了两个,不禁感慨连连,科研之路之艰难,已经到了不能让人读书的份了。

然而,就现代世界的发展速度,不读30年的书又怎么行。

生物领域还算新兴,算上基础教育,读个十几二十年也就到头了,物理数学再发展下去,或许有一天,学生们读书读到老,还不一定能到前人研究的领域。

这种想法一经出现,竟让杨锐不寒而栗,摇摇头,立即不去瞎想了。

在蓝色盒子即将堆满的时候,杨锐再次看到一个不用查询就知道的名字:李文强。

同样的院士出身,而且至少拿了诸如加拿大院士在内的两三个院士!

“这个人要拿下来。”杨锐这么想着,立即打电话给李章镇,再次吩咐一番,且道:“我又看中几人,预算再改高一些,另外,车再多买一辆。”

“还买车?您都准备了三辆车了。”李章镇在电话里叫起了苦,说:“香港这边办事处就配了一辆车,现在买三辆车运到没几个人的大陆实验室去,感觉很怪呀。还有,我们的预算早就超过了。”

“预算超过就超过了。”杨锐沉吟了一下,问:“香港办事处有怨言吗?”

“有一些吧。”李章镇小声道。

“六个人做这么些事,估计确实是太闲了。这样吧,裁员50,让他们忙起来就好了。”

李章镇吓了一跳:“裁员?真的裁员?”

“当然是裁员了,他们是辅助部门,辅助部门不能直接帮助主业,还要依靠怨言来影响主业,不裁他们裁谁。”

“但是……但是,香港办事处裁员的话,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完成了,尤其是出去办事,很浪费时间的,像是您现在要买车的话,进入大陆的手续就很繁琐的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