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3页

舍伍德和吉布森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地区的技术达人了,也是最常参加中国的学界活动的要员,大家纷纷与之打招呼。

舍伍德和吉布森一一应付了过去,然后脸上带着笑容,道:“杨锐先生,我们方便单独交流一下吗?”

“就在这里说吧。”杨锐用起了英文,免得翻译的干扰。

舍伍德犹豫了一下,笑道:“杨锐先生的英语真不错。”

“主要是看英语论文学的,对话不是很自如。”杨锐也陪着寒暄。

舍伍德原本是想将杨锐拉到墙角直接谈条件的,就像是企业遇到了媒体的负面报道,第一时间考虑在媒体打广告一样,如可口可乐这样的大企业,遇到了学者的负面研究,第一时间也是资助该学者的研究。

当然,资助多少,怎么资助,也是要根据该学者的水平,以及负面研究的攻击性来决定的。

如果是无稽的研究,许多企业都是不予理会的,但是,如果是顶级大学的教授所做的研究,那哪怕只有一个名字,大公司也不敢等闲视之。天知道哪一天上了法庭,人家就成了专家证人了。

另外,中国的情况更复杂,可口可乐中国公司也更注意公众形象,好容易邀请来的学界会议,险些变成声讨大会,是肖经理恐惧的原因。

而对舍伍德等美国人来说,热量和磷酸也是他们不愿意谈论的话题。

在过来之前,舍伍德和吉布斯讨论的研究经费——实际上是公关经费,是2000美元。听起来不多,但在1984年,2000美元在美国也是拿得出手的经费捐助了,普通名校的教授,比如密西西比大学的教授们,除了来自公共基金的研究经费以外,数千美元的企业捐助已经算得上是大手笔了。

那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的捐助,如果不是出于特别的目的,那必然来自特别的人,比如洛克菲勒,比如卡内基。

可口可乐每年用来捐助的资金也是不少,但是,考虑到他们要在上百个国家,以及最重要的美利坚合众国用钱,能够分润给中国公司的资金也就不多了。

2000美元,相当于两万元人民币,在舍伍德想来,算是个不错的数字了。

然而,杨锐拒绝了单独谈话,舍伍德也就只能将自己的开价藏在心里。

考虑了一下,舍伍德开口道:“关于杨先生说的动物实验,我有一些疑问,杨锐先生目前只有设计实验,并没有实行是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