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5页

在以前,有资格有本事一口气拿回60万的,不说是院士级人物,那也是各个学科的牛人,还不能是普通的牛。比如唐集中,他的实验室一年虽然有上百万的经费,但都是分批拨付的,而且有很多固定投入必不可少,算下来还不如三四十万元的直接经费。

当然,杨锐写出了顶级论文,拿60万还是160万都是应该的,归根结底,还是年纪太小,身份不对,资历不足。

不过,不过,cell小改以后,杨锐进行的项目已有数个,还要开项目给许正平,是不是能剩下钱就不好说了。

开项目就像是挖堤坝,一旦掘开了,钱就会像洪水一样滚滚而出。操作项目,就像是在洪峰中操舟,起起伏伏,终究只能拼命向前,期望在倾覆之前,期望在洪水流干之前,抵达的尽量远一些。

没有项目基金,纯凭积累开项目,一不小心,藏起来的钱就要流出去,总不能手里有钱,眼睁睁的看着项目因为缺钱死掉,正常的研究者都做不出这种事。

哪怕藏起来的钱不被吸干,花的也等于是自己的。

富教授换位思考,自己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。

自己要是能有60万,多的不敢说,截留五六万是一定要得,有了这五六万,小日子不知道要过的有多美。

另一方面,富教授能理解杨锐为什么会这样做,纯粹是为了节约时间,多开项目,此外,说不定还有吸引许正平的因素。

“真下血本啊。”富教授望着许正平那张从来没抹过油的糙脸,百感交集。

“我去递个条子。”许正平填了几张单子,起身递给了伟大的图书管理员。

单子里的都是往期期刊,来自许正平刚刚翻阅的论文里的参考文献。

通过论文的参考文献回溯资料,是非常有效的阅读方法,尤其是国内期刊里的论文,往往驳杂不均,许多论文本身一点价值都没有,如果强行要说有的话,那就是两点,一点是能为论文的作者带来评职称的优势,一点是论文的参考文献也许有点价值。

基本上,不是渣烂透顶的论文,参考文献里总会有几篇不错的论文,某些时候,越是渣烂的论文,参考文献里的论文还越是高大上。

如果要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,看纯粹的中文论文是很耗费时间的,弄不好还会遇到假论文,不过,根据中文论文看参考文献,却是不错的选择。

伟大的图书馆员身后的升降梯发出轻轻的噪音,将众人填的单子送上去,将书库里的书送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