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0页

四个字母,晃的刘院长头晕眼花,接着,他整个人似乎都放出光来,眼神像是孩子一样亮,且读道:“cell!真的是cell!”

听声音,他比杨锐还要兴奋。

事实上也是如此。杨锐寄送的每一篇论文,即使走了一些捷径,也是一个实验接着一个实验做出来的,他知道自己付出了什么,会得到什么。

刘院长就不一样了,对他来说,一名大一学生发表了一篇论文在顶级期刊,这就像是彩票中奖一般令人高兴。

马无夜草不肥,人无横财不富,刘院长觉得自己就要肥起来了。

“什么东西?”大群不明真相的群众悄声议论着。

“《细胞》是啥意思?国外寄来的书?”有靠的近的,能看到书脊上的文字,却也是没琢磨明白。

不过,在场最多的毕竟是生物系的学生,“细胞”一词传出来,聪明的学生已经瞬间有了联想。

只是联想的结论太令人惊奇,才没有人喊出来罢了。

“我看一本可以吗?”刘院长礼貌之极。

杨锐点头,拿了最上面的一本《cell》给刘院长,自己却是从下面抽了一本白皮书出来。

白皮的是单行本,也就是只刊登杨锐一篇论文的小本子,他以前发表在国外的数篇论文,也都得到了这玩意。

单行本是给论文作者扩散用的,或者炫耀,或者分享学术成果,或者收藏纪念,用途广泛。

而它眼下最重要的用途,是确定论文的篇幅。

长文、短文还是几句话的通讯,对于一篇论文的价值来说,天差地别,对于刊登于顶级期刊的论文来说,再重要不过了。

包括《细胞》、《自然》、《科学》在内的顶级期刊,每期的论文数量都有限制,就80年代来说,通常在十篇到十五篇以内,总页数的浮动不超过10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