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4页

20岁的年纪在国际会议的主会议厅演讲根本算不得新闻,也只有刚刚开放的中国,才将主会议厅演讲当做一回事。在欧美国家,十五六岁的年纪读出hd的天才都屡见不鲜。

但是,专业的学术记者,却能够分辨出杨锐的理论的价值。

就算不是很懂,这些学术记者也习惯了打电话咨询。

一问之后,却是让他们有捡到宝的感觉。

首先是杨锐的研究方法具有强大的可行性,虽然还没有证明,但已经可以预料到能够运用在钙离子通道,钠离子通道,镁离子通道……任何离子通道的研究当中。

就科学研究来说,这种研究是最高级的,所谓的指导型研究,能够给其他研究工作提供决定性的方向,可以说是研究中的研究。

影响因子神马的,不就是从参考文献中获得的吗。

如果是一名五六十岁的老头儿做出这样的强大论文,科学界或许不会有什么变化,媒体记者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来炒作了。

然而,杨锐的年纪加上这篇强悍论文,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。

“杨锐,你会如何评价自己?”这是英国记者闯过围堵问出的第一个问题。

同样用英语问话的还有美国记者:“杨锐,你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的?会不会去美国读书?”

这两个问题问出来,中国记者都不说话了。

一半是因为听不懂,一半是出于谦让的心态。

外国同行千里迢迢而来,自然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礼仪之邦的礼仪。

杨锐见状,也就先用英语回答老外的问题:“我认为,自己还处于积累和学习的阶段,论文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,不是目的。”

言不由衷的用中国人喜欢的调调回答了英国记者的问题以后,杨锐又转向美国人道:“我还没有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,因此也就谈不上方向了。出国留学的话,现在说还为时尚早,我至少要到大三阶段,才会考虑这个问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