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7页

“之前的论文都还没有发表……”姚悦小声说。

“写一篇大论文好了。”杨锐搓着手,说道:“咱们的数据充沛,研究的又很深入,发表到jc应该没有问题,说不定还能发表到再好一点的期刊上……算了,jc就够好了。”

影响因子超过40对期刊来说是一个坎,《jc》能够常年达到这个水平,已经是一流的生物期刊了,在这本期刊上,被引用三次四次,乃至十几二十次的论文屡见不鲜,杨锐的论文投给《jc》自然不亏。

“jc就够好了?”姚悦重复了一遍,表情多少有些怪异。自从知道杨锐在《jc》上发表了文章以后,姚悦就特意了解过这本期刊,而越是了解,她对《jc》的畏惧就越深。

现在的姚悦也算是经历不少了,她作为第二作者发表了多篇论文,还以第一作者的名义发表了数篇论文,算是获得了科研界的入门券,但越是如此,她才越是知道《jc》的价值。

光是40的影响因子一项,就足够大部分学校的讲师评副教授了,事实上,副教授升教授再用一次也没问题,这些论文的有效期是足够长的。

听说杨锐发表了一篇《jc》,和亲眼看着他要做一篇《jc》的感觉还是不同的。

恍惚片刻,姚悦又道:“时间会不会来不及,你马上要开学了吧。你回了北京,就没有现在的实验条件了。”

“实验已经做完了。再说,这是实践性的论文,数据都有了,我刚才试着处理了一些,比较简单,估计两三天就能写成。恩,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做起来了。”写一篇论文也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,比如某些《科学》上刊载的论文,不仅要求内容,竟而还要求一定的趣味性。

正因为如此,《科学》或者《自然》这样的顶级期刊,往往会留一个共同作者的位置给笔杆子——能把论文写出趣味性的自然科学领域博士生,即使实验不行,理论不行,能写文章也是本事,而这样的论文花费的时间也是较多的。

人文领域的论文更不用说了,不管是中文的英文的还是德文的,枯燥必然是要丢分的,这样的论文当然更花费时间。

实践性的论文写起来就简单多了,某些情况下,将数据罗列出来,将数据处理罗列出来,再写上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,就算是全文大成了。

这样的论文实在没有什么观赏性,但却很受某些期刊的赏识,因为没有观赏性的论文就需要详实的数据来填充了。

西捷工厂由捷利康投资,又重新翻修,这样的条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不错的,杨锐霸着一个工厂搞研究,得到的数据自然极多。

因此,杨锐也是极有信心,能在几天的时间里写出一篇论文来。

姚悦觉得用几天时间写一篇论文太夸张了,拉住他,道:“你先睡一觉,好好休息一下,写论文的事情明天再说……咱们去招待所开个房间,车间太冷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