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6页

“要合资得一大笔钱吧。”

“说不定还得是美元英镑。”

“既然要投钱,计委肯定要关心了。”

“说的是,这么一想,新厂建在西捷工厂附近,是最便利的,咱们有熟练工人,配套管道和交通条件,原料收购也是成系统的……”

“还有经验丰富,有战斗力的班子成员。”郑建明颇具讽刺的说出这句话,瞬间清场。

班子如果没有战斗力会怎么样,结果不言而明。

也是觉得气氛变坏,郑建明过了一会又呵呵的笑了两声,道:“不用自己吓自己,西捷工厂总归在咱们这里,原料也是咱们提供的,没有咱们,他们到哪里找那么多猪心牛心的?”

这是很现实的问题,顿时安定了人心,光看不说的厂长也点了点头,道:“咱们厂是河东省数一数二的大屠宰场,能提供这么多牛心猪心的企业屈指可数,这个……近水楼台先得月,塞翁失马焉知非福,对不对?”

“对对对……”一群副厂长再次兴致昂扬起来。

……

杨锐却不再关心外面人的胡思乱想,进入工厂以后,他的注意力就放在了技术改造上。

改造以后的西捷工厂的产率越高,产量越高,他和他的技术的价值也就越高,如果说合同要求的两倍是基础,三倍是g点,四倍五倍就能让弗兰奇跪下唱征服了。

当然,杨锐不可能一口气将辅酶q10的产量提高到四倍五倍,那太浪费了,这种技术,完全可以在提升了西捷工厂的产量以后,再重新卖一次,许多生物技术公司也都是采用这种方式,一代一代,一个梯次一个梯次的出售技术。谁一口气卖三代产品,谁就是傻子。

像是杨锐这种,已经建立了相对厚重的壁垒的技术,更是要拆细了出手,因为他不担心别人在自己的技术基础上进行超越,各种技术专利和律师团,就是用来做这种事的。

一年以前,杨锐或许还会为律师费或者旷日持久的官司担心,但在现在,等闲公司是不敢为几百一千万美元和他打官司的。

跨国药企最喜欢欺负的就是创业型企业,尤其是那些生存困难的企业,即使是明知道打不赢的官司,他们也会用一波波的律师和律师费将对方淹掉。

但对生存情况较好的企业,跨国企业的顾忌就比较多了,如杨锐这种有钱的自然人,通常就不会被轻易招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