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9页

第二天一早,唐集中就打电话叫来了杨锐,而且直接将他约在了自己的实验室。

就实验室的行政等级来说,国内第一序列的应当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,第二序列是省级重点实验室,第三序列是部门或校级实验室,比如省农业厅这样。

对于比第三序列还低级的实验室,基本就只是实验室而已,已经很难称得上有所研究,而就第一序列实验室而言,它是上不封顶的,有强有弱,强悍的有院士有长江学者,弱的甚至只有副教授。

不过,80年代初刚刚开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,此时能通过申请的,放在30年以后,也都是第一序列中的第一序列。

唐集中的实验室申请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,不过,就目前的设备来说,要通过还有难度。

倒是北大出于支持他的考虑,今年帮忙弄到了较多的经费,算是得到了一些实惠。

杨锐在实验室转了一圈,默默与自己的实验室对比,发现还是有所不足。

以个人资金建设实验室,对于社会人来说,至少也得是福布斯上榜富豪的水平才够,杨锐现在的钱是不少,和国家投入相比,还是太微不足道了。

即使唐集中的实验室只是一般水平,他也尤有不足。

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尚需努力”。杨锐念叨了一句。

在实验室里的两名研究生好奇的目光下,唐集中问:“这个实验室,你觉得怎么样?”

“好是挺好,但我在捷利康有了实验室的工作……”杨锐再次简略解释了一遍,他也不知道唐集中为什么喊自己来实验室,按道理来说,唐集中是没有理由再要求他加入研究组了。

以杨锐目前的状况,还能拿出有诱惑力条件的,要么是大犇级人物,名下资金充沛,甚至拥有多个实验室,要么就是普通的教授,对杨锐不做限制。

唐集中思考过后,却是颇有自信的道:“你看这样如何,我在实验室里,给你留一个独立的位置,你平时帮同学们做一些实验,自己也可以用实验室的设备,我还可以替你向学校申请实验材料。你的论文也可以由你独立署名,不过,我希望你能添上我的研究组的名字。最后,我不干涉你在捷利康的工作。”

这段话翻译过来,就是允许杨锐在唐集中的实验组内兼职,除了名头挂实验组的以外,只需要杨锐帮忙辅导和训练其他学生。

同时,杨锐还可以通过唐集中的研究组,向政府和学校申请经费,这一点尤其难得,因为无论是杨锐还是捷利康,都没有办法从国家获得经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