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9页

这是一项75年就开发出来的技术,也是研究基因图谱的基本技术,主要用于测定专一性的核酸片段。

而为了检测复杂基因组中的单拷贝基因,或者多基因家族中的真基因和假基因,各国科学家在过去几年里,做了很多的工作。

换言之,就是发表了大量的论文。

大量的论文意味着大量的引用,杨锐准备以此作为垫脚石。

因为印记杂交技术是cr的前置技术,杨锐研究正热门的印记杂交技术,一方面可以让研究的线路清晰,一方面可以节省实验仪器的投入,最后,还能在本领域建立一定的声望。

读汉语言文学的声望刷的再高,在分子生物学的会场上也是陌生人,同领域的热门题材,最是适合刷声望和影响因子。

杨锐据此整理着实验思路,每隔几天,就去“上地”看实验室的基建情况。

为华锐实验室准备的仪器也在一天天的增加,只等着基建完成就可以安装。

在此期间,杨锐还得按着课程表上课。

不像是成名了的科研大拿,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,见不完的人,杨锐这种没有组织的科研员,平日里想找个人讨论一下都不容易,许多课程重听一遍,还是有些作用的。

特别是教授们上的专业基础课,虽然简单,却是韧性十足,很有些嚼劲。就杨锐现在的水平,算上两世为人的经验和专业能力,也不敢说比代课的教授强,既然如此,听课总不会有坏处。

而就另一方面而言,现在逃课也是不容易的,大一新生都在认认真真的听课,课前还有班长点名,一个人逃课是非常显眼的。

杨锐只在听到某些无聊的部分,才戴上耳机,做自己的事。好在北大教授的水平不错,即使是基础的部分,也能讲的有声有色。

然而,尽管杨锐觉得自己乖的不行,系里的其他人却不失这样看的。

连续两个星期,生物系的民主生活会,都谈到了杨锐。

所谓的民主生活会,就是党员、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参加的小会,会上要做批评和自我批评,身边的人自然都是可以批评的对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