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7页

“啥鼻音啥的?啥意思?”老秦被杨锐侃晕了。

“中国话里面,最响亮的字,就是带鼻音的字,比如‘冲啊’,‘上啊’,‘胜利’之类的,声母都有g,越是讲究力度的演讲,就越要用这些带鼻音的词,这样才有力度,才响亮。我来我见,最多就是开口音,阶梯性说出来可以,单独用来当口号,单薄……”杨锐一边拖箱子,一边抖出一串字演讲真言来。

老秦三十多岁的人了,连拼音都没学过,哪知道这个,仔细一想就当机了。

杨锐嘿嘿一笑,快步拉着箱子撤离。

老秦在后面重启了,却是盯住前方的一抹亮黄色,追了上去。

到了出站口,杨锐意外的看到举着“西堡中学杨锐”牌子的涂宪。

杨锐这次提前十多天出来,是想在老北京城里好好的逛一圈的,因此连打前站的史贵都没告诉。不过,涂宪是个例外。他回到北京钢铁学院以后,和杨锐一直有书信来往,杨锐也曾问到北京的情况,进而告诉了他进京的时间。

却是没想到,涂宪竟然跑到站口来接他了。

这也是杨锐没有习惯80年代的人际关系。现在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时代,别说杨锐半教半帮的给涂宪弄出了论文,就是普通关系的朋友,到了外地,接站请客外加住宿的,也是再正常不过了。

“杨锐,这里啊。”涂宪穿着件蓝布衬衫,在站口挥手。

“老涂,你怎么来了?”杨锐拉着箱子出了站。

“我不来行吗?你在北京又没有亲戚,我就是你故交嘛,住的地方还没定吧?住我那里算了,学校的宿舍,吃饭就去食堂,也挺方便的。”涂宪热情的邀请。

杨锐犹豫了一下,道:“我准备在北大跟前找个地方住,顺便布置实验室。”

“我们学校离北大也不远,公交车二三十分钟准到。”涂宪跟着前一句话说,转头惊讶起来了:“你还要布置什么实验室?”

“我在西堡中学的实验室,不是说要挪过来吗?我人都来了,实验室当然也得建起来。”

“你人来了,实验室就来?”涂宪完全跟不上节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