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7页

平江一中的生源和西堡中学可是两回事。就国内目前的教育体制,中考的时候,学生就已经分出了三六九等。全省最好的学生,至少是最有野心的学生,都会尝试着的报考平江一中,平江一中录取了全省排名前五六百名的学生以后,才轮到平江二中三中,以及南湖地区一中这些学校,西堡中学在这场抢夺生源的大战中,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抵抗之力,只能收罗一些愿意上学的学生,几乎没有资格挑三拣四。

即使是回炉班,要去平江一中读,也得是一中的学生,或者高考分数达到某个标准。

以两种极端的生源,达到更好的教育成果,这份惊喜不可谓不大。

喜报的规模,自然也可以无限放大。

赵丹年买了一板车的红纸,找了十几个毛笔字写的好的人,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,写出了数百张的喜报,内容也是简单易懂的格式,只是修出了各种抬头。

杨锐被叫到西堡镇,下车就在客运站的门口,看到了西堡中学的大红榜:

喜报

西堡镇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及西堡镇人民:

改革开放以来,在镇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我校的各项工作,一年比一年好。就在今年,我校师生同心协力,共有五十四人得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,七人得到了大中专的录取通知书。在全省乡镇中学中居于领先地位,特向西堡镇人民政府领导和西堡镇人民报喜!

杨锐——北京大学。

许静——北京师范大学。

李学工——北京铁道学院。

……

今后我们一定继续做好各项工作,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,培养好祖国下一代,为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!

南湖市溪县西堡镇西堡中学

1983年8月16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