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6页

王成望着他的背影,吐了一口气,才回到同学堆里去。

今天是个轻松的日子,所有人都可以暂时为高考结束高兴一下,不过,也就是今天罢了。

从10号开始,许多学校都重新召集学生,然后重新再做高考题。

这是一种较为原始的估分方式,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回忆,将高考题重做一遍,再由学校老师判分,从而得出他的大致分数。

相比之下,杨锐的橡皮擦记录显然先进不少,大部分小题都可以记录在橡皮擦上,准确而且节省时间。

大题记下答案和主要公式的话,也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。

就杨锐自己参加高考的经历来说,采用这种方式,估分与实际分数的差值波动往往在10分以内,应该说是非常准确了。

不好的地方在于,抄写答案要耗费一些考场上的时间,83年的选择题还很少,填空题却很多,因为,不是每个学生每门课都能完成的拿回答案,除此以外,记答案在橡皮擦上,就不能太早交卷了,否则,很有可能被看作是作弊准备。

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,准确估分对高考来说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
用流行的话来说,高考七分靠考,三分靠报。

换句话说,志愿报的不好,考分再高也没有用。

如果是今年以前,河东省的志愿在考试前报,需要考虑的问题反而没有那么复杂。但在83年,河东省第一次采用先考试,再报志愿的方式,不仅学生们不适应,老师们也不适应。

现在还没有四通八达的网络,获取信息的难度比之后世差了几个数量级,除了少数有经验的老师以外,大部分人都是两眼一抹黑的。

要说83年的学生和老师不会估分,有点冤枉他们,但你要是说他们志愿是胡报的,差不多也是实话实说。

放在30年以后,今天考上了大学的历史见证者,或许会用调侃的语气说自己的懵懂和好运。

但在1983年的当下,在见证者们还不知道自己是好运还是霉运的时候,没人有力气调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