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1页

景语兰被念叨的久了,就去西堡中学找杨锐说。

杨锐却是照常用英语说:“现在停下来,前期的投入就白瞎了。你们家现在有钱还吗?”

景语兰听明白了,却是无奈的道:“照这种花钱的速度,就算我爸回来了,补偿给他的工资,也不够填还这笔钱。”

“但你爸总归是回来了不是?”杨锐又换了中文说。

景语兰说不出话了。

于是,徐武继续奔波,而景母也开始准备,前往北京投寄景存诚写的信件。

杨锐要求软文是一篇一个风格,最好一个人写一篇,发表在当地的报纸或杂志上。

这些软文,大部分都是回忆录或报告文学的形式,短小精悍,但都突出了贡献、奋斗之类的情绪。

景存诚的老战友和老同事,也都到了回首往昔峥嵘岁月的年纪,即使猜到了徐武的目的,却并不反感。

而他们写好的文章,有能力的就自己找人刊登,没办法的人就交给徐武,让他想办法发表出去,当然,这又是一大笔的花销。

等到景母北京的时候,她的记账本上,已经划到了8000元。

这比三个万元户的家庭的现金都要多了。

景母惴惴不安,又觉得骄傲。

她也是读过“奇货可居”的故事的。战国时期就有人投资政治家,杨锐的所作所为,亦是无可厚非。

所以,尽管大家没有敞开说,杨锐的目的,景存诚一家,都自觉是清楚的。

经过十年的寂寞,至少在景母眼里,能被利用也是一件好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