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页

尽管论文是个很讲究内容的东西,可名头一样是不能少,尤其是一些比较牛的期刊,其初审编辑往往就具有很大的权力,拒绝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,譬如“最近的文章太多”都能堂而皇之的列入其中。然而,被初审编辑直接拒绝,连送审机会都不给的,多数是在校学生和普通讲师,而在专业领域内有了名气的专家教授,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待遇。

事实上,到了大牛的程度,往往用几个小时写一片文献综述,都可以很容易的发表出来。

一些学生写的论文不能发表,而挂导师的名字就能发表,其道理也在于此。

既然来了,杨锐就不准备太早回去,拿了两本期刊,默默坐在椅子上阅读。

此时的期刊纸张却是不错,因为订阅量比后世的期刊还要高,做的很有些杂志的味道。

在杨锐眼里,手里的期刊有一半的内容算得上是通俗易懂,某几篇文章还算得上“有趣”。

“有趣”不仅是对小说的最高评价,也是对学术期刊的最高评价。

像是化学界最高端的期刊jacs,发表在这上面的文章,除了科学质量和结论重要以外,有趣就是最重要的指标。因为只有吸引到了更多的科研工作者,让他们对该期刊的论文选题有了兴趣,高端期刊才有了存在的价值。

如国内期刊那样,除了自己以外没人再看的,写的再好又有什么意义。没有读者的文字,是世上最没有价值的东西——除了评职称。

读文献的时间过的很快。

等杨锐准备离开的时候,身后的人都换了几拨了。

新来的是两个毛毛糙糙的年轻人,一人搬了半人高的期刊,一本本的翻下去,另一人摊开个笔记本,焦躁的问:“人家能把怎么做的法子都写在这上面?”

“能走多少算多少,总比一点都没好吧。”

“最后做不出来,还不是要买外国人的?”

“那你说咋办。”翻书的年轻人心里憋着气,啪的一声将拍了桌子。

被他们一吵,杨锐看不下去书了,起来将手里的两本期刊还了,顺便看了两眼他们挑的书和期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