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页

所谓“大言”,大有大的好处,就是打个折,那也比原价高不是?

杨锐摆出认真的诚恳的模样,说:“校长,您给我一个教室,挑选几名老师,重新分班,再让我从校外找几名老师,我保证给您十个大学生。”

他提了一串的要求,反而让赵丹年的眼神有些变化,问:“你想找哪里的老师?”

“县一中、南湖一中,平矿一中,厉害的老师肯来,咱们就要,您说对不对?”不管是哪个时代,一中的教学质量还是比较不错的,再怎么说,领导的孩子总要有个地方读书吧。

当然,80年代是人才难得,县一中、南湖一中虽然有好老师,也不都是好老师,还需要挑拣一番。

但不管从哪个方向来看,找一些新的老师来帮忙,总好过现在的死水一潭。

赵丹年眯着眼,问:“优秀的老师当然好,你怎么让人家来咱们学校?”

“我考虑着,就请他们有空的时候,给咱们上点课就行了,也不用全程盯着,平时还是要请咱们自己的老师来的,这就和补习差不多,另外,锐学组可以准备一笔补课费。”杨锐绕了个弯子,说的却明白了。

赵丹年想了一会,道:“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,不过,十个大学生?”

“只多不少。”

“唔……就这么分出来,用什么名义?别人问,为什么就是你学习小组的人分出来了,你怎么回答?”

这是要同意了,卢老师诧异的嘴都张裂了。

竟然真的分了一个班出来?

杨锐暗自松了一口气,道:“就说是试验新的教学方法怎么样?咱们确实有许多的创新的学习方法啊,比如说……题海战术。”

“题海战术……嗯,也算是一个理由。”赵丹年还真的知道,锐学组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做的题要多十倍以上。

如果是多个一两倍,这是找来的题多,或许还是学生们羡慕的事,可要是多个十倍,那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做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