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页

国外的期刊非常贵,有的一本要上百美元,不是想买就能买的。于是,许多国内的学者就会拜托出国的熟人邮寄一些影印件,看不懂英文资料的还要想办法找人翻译,现在多了杨锐这个选择,令许多人很高兴。

杨锐也是来者不拒,他获取资料的来源很少,看一些国外最新期刊也有好处。

不过,他翻译期刊只翻译化学和生物类的,其他类别的也有不少单词看不懂。

其他人无可无不可,纷纷拿了这两类的文章来找杨锐翻译,让他读到了不少的论文。

这篇也是一样,杨锐边看边说,不会的就在脑海中找到英文词典来查,尽管翻的句子都散乱了,可意思清楚明了。

中年大叔也不讲究,边听边记,听完了很高兴,说:“翻的不错,论文就应该这么翻嘛,弄那么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,最后把内容给落掉了。小杨,我看你也别回去了,留咱们煤科院好了,想上学就转到平煤一中,实验仪器照样用,多好啊。”

“实验仪器能随便用不?”杨锐一句话就把中年大叔给打败了。

对方苦笑两声:“除了院里的那几位,谁都不能随便用仪器啊。”

“那就没办法了。”杨锐装模作样的叹口气,又道:“我的实验也做的差不多了,赶明儿,估计就得走了,您再要翻译什么文章,就得到学校来了。”

“真回去?”

“真回去。”

“我们给你办个欢送会吧。”中年大叔这么说,还真给杨锐办了个欢送会。

少说有20个人,流窜到了煤科院跟前的小饭馆里,开了两桌,使劲的搓了一顿,然后用办公经费给报销了。

等到喝饱了酒,才有人想起来似的,问:“小杨啊,你写的论文弄完了没有?拿出来给咱刘研究员斧正斧正?”

刘研究员刘钦是正牌的研究员,职称研究员,相当于大学里的教授。这是个没架子的男人,竹杆儿似的,身高和杨锐差不多,体重却轻了不少。他也是个学俄文的,但最近在自学英语了,听说杨锐的英语好,最近几天也来沙龙窜,是两桌子人里面资历最深的。

杨锐喝了点白酒,晕乎乎的就把一英一中的论文掏给了刘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