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页

没曾想,现在的省城,竟是如此一副破败模样。

史贵不觉得有问题,笑着道:“凡是挂着大画报的都是销售新概念英语的,这两天卖了将近200本,应该说销量还涨了点。”

“大画报是你们给起的名?”

“就这个书亭的贾老板起的,挺显眼的不是?好多学生都过来看上面的画,看着看着,就买了一本。”

“不错,就是……应该再显眼一些,我带了新广告来,里面加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宣传语,咱们再买点鲜艳的水彩、蜡笔,晚上把广告弄成彩色的。”

史贵顿住步,道:“有必要吗?现在的广告也挺好的。”

“总得告诉大家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到货了吧。咱们的情况够糟了,再不想办法扩大销售,我可坚持不下去了。”杨锐半开玩笑的说过,又道:“我欠了银行12500块,才把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印出来,是你说的,每天能卖五百册的吧。”

“啊……是,没错。”史贵听到一万两千五百块,不禁打了一个哆嗦,那不是担心,是兴奋的哆嗦。

按利润分成,要是真能把2万本新概念英语卖掉,他少说能赚1000块,可是一大笔钱了。

学校附近就有卖水彩笔和蜡笔的,两人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,将杨锐新带来的画纸描成彩色。

第二天一早,史贵骑着一辆三轮车,开始往周围送货。

平江是个大城市,但这是以80年代的观点来看的。此时的北京也只有二环的规模,河东省的省会之大,仅仅是不能用步行做主要交通方式罢了。

杨锐就等在距离一中最近的书亭里,一边和贾老板聊天,一边等待着销售时间的来临。

这是全新的体验,有点像是贴了小广告以后,等待学生上门的感觉,但又不太一样,因为眼下的工作,并不是他所熟悉的。

他熟悉教学,熟悉生物,他可以边抄边写教科书,但他不懂销售。

好在,“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到货”几个红色的大字,发挥了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