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页

“做成无息的意思是……无息贷款?”杨锐从头痛转换到惊诧,只用了三秒钟。

作为曾经尝试创业的男人,杨锐也曾经尝试过银行贷款,按照央行利率去做的年息8的贷款,别说是贷了,银行连申请都懒得给你做,各种民间贷款倒是如火如荼,但年息往往高到60,以至于30年息的借贷都被业内人士称作低息。

杨锐听说过的无息贷款只有两种,一种是贷款买车的时候,偶尔会有的短期无息贷款,但经常也含有手续费。另一种无息贷款,则是世界银行贷给穷国的,里面经常附加着苛刻的条款……

对于段航提出的无息贷款,杨锐是各种好奇。

段航以为他在担心,想想道:“要不我帮你问一下能不能做成长期的无息贷款,就是不写归还时间,你什么时候有钱了就还,没钱就欠着,以后再还也行……这种就是要找个好点的名目……”

“还可以不写归还时间?”杨锐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。

……

第54章 长期无息贷款

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是信贷的基础原则。但在中国,“长期无息”四个字就把它给打破了。

首先一点,长期有多长就没人说的清,许多集体从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借无息贷款,用来给社员发工资,或者干脆当作政府投资似的,用来兴建基础建设,归还却是没人积极去做的,许多六七十年代的生产队债务,欠着欠着,连贷款主体都找不到了,以至于银行只能用沉淀来形容这些贷款。

另有一些银行网点工作粗糙,就像段航说的那样,干脆不写归还时间,于是变成了无限期贷款,等于摆明了不用还。

在行政机构能够极大程度影响银行系统的年代里,长期无息贷款就像是拨款一样,被各种专项资金给挪用了,在某种程度上,也算是一块唐僧肉,以至于国财办不得不屡次发出通知,要求各地整顿长期无息贷款的使用。

银行的收贷政策,更是无奈服从于现实,规定“丰收地区,除收回当年到期贷款外,还要尽可能多收回二部份旧贷;平产地区,原则上应收回当年的到期贷款,轻灾减产地区,可以酌情少收一些,争取做到当年收放平衡……”

这样的银行政策,放在资本主义国家,银行固然是要破产死掉的,资本家们也会笑咧了嘴。

不过,银行即使有良心,那也是留给集体的,到了改革开放以后,长期无息贷款能够贷给个人了,普通人却不免忧虑。

中国可是没有破产法的,在82年,活的再糟的国企也屹立不倒,欠下的债务永远在账上挂着,个人贷款同样如此,一个不能破产的自然人欠下银行的钱,父亲还不了,自然要由儿子来还,儿子还不了,自然要由孙子来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