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页

“让新闻稿变成新闻的东西。”

段航拆开一看,里面露出一叠大团结。

“你这是什么意思。”段航当时就急了。

“又不是给你花差的。”杨锐压住他的手,道:“这里面一共是500块钱,是给你的活动基金。大舅和外公在国企多年,认识的人多,你找一个合适的记者,把这笔钱花出去,一定要抢在这边定案后不久,把新闻稿发出来,没定案不能放,拖的太久,效果就弱了,也不成新闻了,现在的新闻版面都紧张,不是容易的事。再一个,新闻稿尽量不要改,就是改也不能改变了主要意思,你不花钱,新闻稿就不一定能按你的意思发……”

“那也不能用你的钱。”

“你有500块吗?”

段航不由的脸红。500块可是他一年的工资,要攒起来的话,两三年都不可能,刑警队本来就没什么油水,段航身为县里的头面人物,花销又大,身上连100块的存款都没有。

杨锐声音放缓,道:“我的稿费用不完,这笔钱先借给你,到时候还就行了。你要觉得不安心,以后配了吉普车,借我开两天,就算是利息。”

段航苦笑:“这钱太多了。”

“是挺多的,但要是少了,你一个县里的警察故事,能上《南湖日报》吗?能排在二版前吗?”

南湖日报是溪县所在的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,也是领导们必看的报纸,只有这份报纸,或者更有权威性的报纸,才有较高的宣传价值。

段航一惊:“要上《南湖日报》?”

“最好是头版,哪怕只给一条消息索引也值得,正文要醒目,不能搞成下转三版什么的。你只要能找到一个肯收钱能办事的,就偷着乐吧。”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的事儿多了,也就是外公一家身在国企,门路广博,杨锐才出这个主意,否则,光是写一片新闻稿,根本就别想发出去。

要按自己的意图来发表,那要打通的关系就更多了。

当然,用时代委婉的说法,这是走后门,和读书人偷书的性质差不多的。

杨锐不给表哥拒绝的机会,骑上车子快速向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