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章煤

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016 字 7个月前

在九原和归化之间,因为张国维发现了几条矿,故而大量的商贾前来,皇商们也进行承包。

结果,还没有结出果子,就被他接到了。

几条矿,每年的承包费就得十来万块银圆,对于内地来说不值一提,但对于绥远,却是一笔横财。

要知道绥远一年财政也不过百万,比贵州还要不如,驻军的消费甚至也是一股不小的助力。

朝廷每年不仅将其上缴的赋税返还,还下拨了二三十万缓解其财政压力。

毕竟赎买贵族土地的铁羊钱,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。

所以,十万块对于绥远来说,是能吃上几十年上百年的横财。

熊汝霖放下羊腿:“所以这些时日,我一直在让人去找矿,无论是金矿,铁矿或者煤矿,哪怕是石灰矿,也总比放羊来的好。”

“老涂啊,在内地种地是营生,而在咱们草原上,放羊是没有好日子的,饿的时候真的只能吃草,吃羊毛,纯粹的靠天吃饭。”

“至少,在如今这样的大雪情况下,金矿和铁矿,照样不耽误开采,商人们舍不得。”

涂仲吉点点头,叹道:“如今朝廷农商并举,在咱们草原更加明显了。”

“怎么?你老涂也向着秦学?”

“放屁!”涂仲吉怒了:“理学才是儒家正宗,秦学不过是一时之势,再等个几年再看看,保管跌落的比心学还要不如。”

“其他的地方我不管,但在绥远,只能是理学。”

熊汝霖苦笑,倒是没有反驳。

绥远这地方与内地不同,儒学都没普及开,遑论秦学了。

不过受限于绥远的情况,涂仲吉对于开荒种地很是热衷,但对于开矿却不反对。

与民争利,这里可没士绅。

俩人聊着,熊汝霖谈起了黑岱沟煤矿:“黑岱沟是露天的煤矿,拿个铁锹就能挖出煤来,轻松又方便,距离归化只有两百余里,跟九原也很近。”

“如此大的煤矿,每年的承包费得要多少?”

“我听说方圆十几里都是,每年至少五万。”

涂仲吉沉声道,说出了一个庞大的数字。

熊汝霖一震:“矿虽大,但挖出来的煤,能卖完吗?这又不是金矿,铁矿,不愁销路。”

“依我看,三万就差不多了。”

涂仲吉蹙眉道:“如今绥远的百姓有五十来万,过冬需要的煤可是很多,尤其是城内的百姓,不下十来万人,三万太少了。”

“折中一下,四万块吧。”

“行!听你的。”熊汝霖点头应下。

地方的矿产皇商们承包时,不仅要上缴内务府矿税,还得给地方一笔钱,为承包费。

在这之后,利润才是其的。

虽然大雪覆盖,但此时的黑岱沟煤矿的消息,早就在数月前传开了。

陕商,晋商纷纷而来,不是皇商的也过来,就是想着能不能找个空,兴许人家看不上这些肉呢?

小小的黑岱沟,立马就聚集了几百号人。

当地的百户贵族喜笑颜开,提供帐篷个吃食来换取钱财。

绥远钱贵物贱,众商人自然是不吝啬。

于望飞坐着马车,抵达黑岱沟。

黑,一望无际的黑。

寸草不生的黑。

他毫无顾及,直接挖起一铁锹,立马就是煤来。

露天煤矿,名副其实。

作为陕商出身,于望飞倒是看出了商机。

毕竟随着绥远的安定,人口不断滋生,聚集在城池中,对于燃料的需求极大,煤矿生意大有可为。

他不慌不慌,并未在黑岱沟久待,就迫不及待地去向了九原城,这是绥远的省会所在。

旋即,他径直地朝向边军而去。

与京营不同,边军都驻守在城内,而且还是内城,拥有辽阔的驻地。

“麻烦通禀于副总兵一声,就说是他的侄子来访!”

于望飞递上一块银圆,门卫立马就和善起来:“您稍等。”

片刻,管家就带着马车,将于望飞一行人带入了驻地。

九原城驻扎着数千边军,偌大的绥远更是有一万五千人,其才是煤炭的大头。

()

1秒记住网: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