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六章周培公

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66 字 7个月前

据他所知,天津府的人口如今已经超过了百万,而外来的人工,则近十万。

十万女工,男工,一起在工场中忙活,造就了这座城市。

想着这些,朱谊汐这才笑道:“朕知道,你在河北当值的时候,为人峻厉,却又有革除弊政的勇气,故而在任上官声甚好啊!但民间却不佳。”

“而据我所知,你在贵州的时候,却是温善轻政,几乎是无为而治,这又有何不同?”

“臣容禀。”

周培公心中一喜,皇帝这是在关注他,他忙道:

“贵州汉蛮杂居,崇山峻岭无数,可谓是山路十八弯,根本就没有一处平原。”

“其亩产,只有不过百斤左右,无论是汉人还是蛮人,都极其艰苦。”

“此等情况下,就得治之以宽,无为而治,百姓自得安乐。”

“而河北之地,自古以来就是富庶,又临近京城,教化之道昌盛,故而百姓们乐于嬉戏。”

“在城内,百姓们喜欢唱戏,听曲,摔跤,斗蛐蛐,而在民间,一些淫祠大行,百姓们有伤风化,偷情弄绿之事不可胜数……”

“而且,据臣观之,诉讼之事不胜烦扰,争相贿赂,故而治之以严,才能整塑民文,导之向善。”

朱谊汐点点头,这一番话倒是有道理。

或者说这就是儒家的传统观。

“天津的赋税,你整的也不错。”

“圣明无过皇上。

天津粮赋各项错综复杂,臣不敢说在任上殚精竭虑,但也丝毫未敢有半点疲塌,只求能够比完钱粮,上不负朝廷养士之恩,下不负百姓殷殷切望。

今日听皇上天语教诲,臣更当剀切一心,认真报效,定将种种钱粮弊政逐一清理!”

周培公是做过小吏的,故而对于衙门的情况是一清二白,昔年的瞒报,充数等,在他这里根本就过不了关。

刚上任没三个月,他就让各级官吏吐出了两万块银圆。

天津府官场为之大乱。

尤其是各县仓,更是急的不行,忙不迭的填充府库,重新算账,生怕这位查账。

在绍武朝,赋税的征收由地方的商税局征收,但按比例分账后的钱粮,却是地方自主任用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各种胡吃海塞,乱用钱粮之事,自然是存在的,也避免不了的。

毕竟这种贪污比其剥削百姓,实在是太轻了。

官场上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只要不太过分了就成。

毕竟为官不就是为了富贵吗?再顺便喊一句陛下万岁。

“善!”

赞了一句,皇帝就让其退去了。

夜里,他则乔装打扮入了天津城。

现如今,满大明的城池,大多都执行宵禁,只有一些大城池则灯火通明,不受拘束。

天津城就在其中。

昔日来了不止一次了,朱谊汐对此驾轻就熟。

人流如织,美食成排,颇有几分后世夜市的热闹。

朱谊汐认真地看着,这不就是盛世吗?

他走马观花一阵,就没在理会,而是找了几个平头百姓,问起了知府事。

对此周培公,竖大拇指的倒是不少。

都言语是清官能吏。

如此与锦衣卫,吏部一印证,其倒是真不假。

待至酒肆,三教九流都在,讨论时也是各种都有。

有的批评周培公任用私人,任人唯亲。

有的则说其待人以苛,但凡寻摸到什么小事,轻则训斥,重则打板子。

其形象瞬间就丰满了。

旁支末节他就不管了,简而言之这周培公确实算是人才。

心中有了定数,皇帝回到了行辕。

歇了两三日后,船队走入了运河,正式踏上了南下之路。

周培公则目送船队离去:“盛世明君,享国日久,我怎么思量着那么不对劲……”

()

1秒记住网: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