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章使团

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22 字 6个月前

“天下合计四洲。”

“陛下派遣使臣去往欧洲,自然是有其深意,非我等可以揣摩。”

昔日大明公报上的新闻,这时候才在他脑海中浮现。

这是真的。

想到这,金堡立马站起身,目光炯炯,他拍了拍衣袖,然后道:“到底也是天使,我等收拾一番再去迎接。”

于是,一干人等洗刷了一遍,去往码头迎接。

码头,一艘三千料大船停靠着,一张写有“大明”字样的巨幅旗帜,黄缎制成,极其张扬的随风吹动。

而令人更为好奇的是,一张红底龙旗,格外耀眼。

五爪金龙昂扬向前,追逐着一颗黄球,龙尾则卷着一颗白球。

很显然,那是太阳和月亮。

公使董任站在甲板上,望着那些蚂蚁一般的人群,难以置信。

他穿着正四品绯色团领官袍,补子上的云雁极其醒目,头戴素金乌纱帽,腰系宽松玉带,脚踏白底长筒牛皮皂靴,威风凛凛。

任人一看,就知道是主心骨。

外交使臣分三等,亲藩为钦使,正三品,礼部郎中加都察院副都御史衔(正三品);属国为大使,同样是郎中,加佥都御史(正四品)。

西夷诸国为公使,同样加佥都御史,也是正四品。

虽然只有四品,但公使依旧挂着钦差的头衔:钦办欧洲西夷诸国事宜大臣。

“吕宋一向被视为海外烟瘴之地,百姓们宁愿去往东北受冻,也不想来吕宋。”

“如今一看,此言大谬。”

“是啊,论及繁华,吕宋不下于杭州。”

听得其言,他身旁则站立着一位身着劲衣玄服的大汉,膀大腰圆,脚踏银线鹿皮靴,一看就是个武将。

其名为韩密,锦衣卫千户出身,是公使馆武官,负责整个欧洲的情报收集工作,虽然并不隶属于公使,但却要听命其人。

同时,他也领导兵马护卫之事,保护公使馆安危。

“吕宋一年两熟,又有金鸡纳霜,疟疾无忧,实乃迁徙上佳之地。”

在公使董任右侧,同样站着一人,其同样是绯袍,但却是个方正脸,面色严肃,一看就是个较真之人。

他是公使馆的参赞,范正,从四品,负责日常文事,是公使馆文官之首,也是公使馆第二人。

同时,他还肩负着监督之责,公使馆上下都可监察。

三人身后则跟随着二三十人,都是公使馆之人,负责整个欧洲的国家往来。

“啧啧,吕宋可不缺人,两广、福建的人经常来吕宋,如今有民众近七十万,西夷土人四十万,汉民三十万。”

韩密不愧是锦衣卫出身,如数家珍般道:“去岁纳银近两百万块,顶得上国中数府了。”

“据我所知,贵州一省也才一百七十万。”

公使董任则摇摇头,瞥向了码头之人。

贩夫走卒穿着短衣,但那些士绅读书人,则穿着缩改版的长袍。

宽大的衣袖窄了八分,只有一拳的空隙;下摆则从拖在鞋跟,到低于膝盖,减至小腿附近。

如此,其贴身的长裤也显露出来。

有辱斯文的是,许多人更是穿着少见的木屐,光明正大在街市上行走。

韩密和范正二人则同样投目,眉头蹙起。

“有辱斯文!”两人同时出声。

韩密骂完后,才摇头道:“吕宋之湿热甚于两广,故而木屐盛行,不然就易得脚气。”

“虽然有辱斯文,但咱们在船上也得换成木屐了。”

汗流浃背的力夫,卸货装货的船只,让整个码头热火朝天。

等了不到半个时辰,一队衙役开路,十几个身着官服的文武官吏快步而来。

令三人感到欣慰的是,他们的官服一如既往,并没有经过什么改动。

“看来他们还没这个胆子。”

董任笑道。

“这可是重罪。”韩密冷声道。

“吕宋总督金堡,携吕宋百官参见钦差大臣——”

以金堡为首,一应官吏齐齐拜下,腰弯成九十度。

董任并非来吕宋公干,而是途径,也管不到他们,故而只需要拜见即可,而非跪下。

“金总督,吕宋同僚有礼!”

承其一礼,董任等也同样拜下。

()

1秒记住网: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