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邹豪的水平有限,所以唐易尽量深入浅出,而且点出的都是确凿的证据。
这下子,邹豪有些傻眼了。
唐易最后说的一件东西是“北宋钧窑紫红釉梅瓣式花盆”,指出了釉薄处蓝色窑变的问题之后,顺便还给邹豪讲了讲钧瓷典型的蚯蚓走泥纹(附注),最后又说道,“这件东西,在美国旧金山的博物馆,有一件一模一样的。”
邹豪叫道,“不对啊,这东西是我从中原省钧窑窑址附近村里收来的,我看着从地里挖出来的!”
接着,邹豪就讲了讲过程。
当时,他是专门到中原省收宋代瓷器去了,在当地还找了个“向导”。向导带着他去乡下收东西,走街串户,第一天没什么收获。
第二天,他们到了钧窑窑址附近的一个城市,又下乡了。走了几个村子之后,在一个村子的村口,正好遇上一个村民在打井,结果就挖上来一些瓷器碎片和这么一个完整的花盆。
他路过的时候,这个村民正从土里把这个花盆扒拉出来。
他上前一看,土里还有几片类似的碎片,估计是其他东西碎了。幸好,这件花盆是完整的。
这一看,典型的宋代钧瓷特征,邹豪的眼睛立即就亮了,接着便朝向导使了个眼色,意思是两人“打打配合”,想把这花盆买下来。
两人递了烟,瞎聊了几句,眼见这个村民啥都不懂,邹豪便说;这花盆真好看,我正好路过,又喜欢养花,想买下来,不知道多少钱合适?
结果这个村民说道:花盆值个啥钱?真想要,拿走就是了,真过意不去,给包烟就行。
邹豪心下一喜,从手包里拿出一包随身带的软中华,又添了一百块钱给这个村民。接着,就要去拿着个花盆。
眼看就要成了,就在这个时候,这个村民的“三叔”出现了!对着正要把钱和烟装进裤兜的村民吼了一声:“干什么呢?”
“三叔”打扮得有几分文人气息,不像个农民,村民对他也很尊敬,一边叫着“三叔”,一边把这事儿说了说,接着还对邹豪介绍说,“三叔”是早年间的大专生,有学问,原先还是县城中学的校长,退休了才又回村里。
结果,“三叔”挡住了邹豪,没让他拿下这个花盆,而是自己提溜起来看了起来。看了足足有五分钟,才说了俩字,就这俩字,说得邹豪直冒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