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确,玩蝈蝈得到农历六月,这时候蝈蝈还没长成呢。这蝈蝈又叫百日虫,一般就活夏天这点儿时间。
“搁了半年了,先养养。”大长脸瓮声瓮气地说道,随即把蝈蝈葫芦小心收起,倒了一杯啤酒一饮而尽。
这时候,张路的表情有点儿吃惊,看着唐易,“真是三河刘的东西?”
“应该没错,光素,瓷皮,听他摩挲的声音比较厚。而且那蒙尘,也是咸丰朝高手所为,一朵牡丹雕得贵气煌煌,要是凑近看,我猜肯定也很精细。”唐易说道。
“卧槽。他手里拿着这样的东西,穿得这么寒碜?”
的确,手里拿着一件三河刘的鸣虫葫芦,还是同时代的高手所配置的牙雕蒙尘,这个玩具是有点儿贵。
三河刘,说的是咸丰朝,京东三河,有一个姓刘的人,他是种植和范制(模具套养成所需形状)的葫芦的顶级高手。
葫芦制品,又叫匏器,比如之前唐易捡漏的“梁九公制”的棋篓和笔筒,棋篓上还有缠莲寿字纹。那是康熙御用的匏器。
不过,三河刘的葫芦一律光素,而且,晚清时候,身价已经超过官模。据说在光绪年间,买一只三河刘的鸣虫葫芦,那得花上千两银子。
而到了今天,想买也不好碰了。
第926章 那位同行
前几年,有一只被认为是三河刘风格的葫芦,就拍了小十万。
只是一只小小的葫芦,而且还不能完全确定是三河刘的作品。
现在,三河刘的葫芦的真品当然更不好碰了。而且,大量假货出现,乱花渐欲迷人眼。
就大长脸手里这一只,完美品配同期牙雕蒙尘,要是上了拍,只要有行家能认定,几十万是没有问题的。
这个人手里的这么一件玩具都值几十万,却穿了现在根本没人穿的旧衣服。而且,从饭店老板的话语中可以看出,这老板之前就见他拿着这葫芦养蝈蝈,说明他玩得比较随意率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