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1页

更重要的,这牛和鼓,对应着蜀地的一首民谣:石牛对石鼓,银子万万五,有人能识破,买尽蜀都府!

大西宝藏!悬疑已久的大西宝藏!征集办一直没有找到的大西宝藏!风云激荡,流传甚广,却一直没有确切说法的大西宝藏!

关于大西宝藏的藏宝图,世上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张,要是真的有文字有标注,唐易是不会去信的,但是偏偏这一张图上只有图形,但是却和自己偶然知道的虎鸾一事吻合了起来!

再加上石牛和石鼓,加上这百年以上的黄绸子,唐易不用查证,就信了七八分!

虽然从这张图上,看不出来山谷到底在什么地方,但是唐易相信,只说问问蒋英年,应该就能找到!虎鸾出现过的地方,相信应该离这个地方不远。而且这张图还说明了,这虎鸾可能就住在宝藏所在的地点!

虎鸾喜欢住在宝穴之中,虽然大西宝藏的所在,未必有张献忠的尸骨,但是却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宝穴。

唐易心潮澎湃了许久,而后又摇头叹息。要是爷爷当年有这张图,想必就不会出事了,最起码知道附近可能有虎鸾出没,会很小心。

唐易小心将东西一一收好,心里不自觉地梳理了一下关于大西宝藏的史料。

首先这首歌谣所指,是有史料记载的。民国年间,蜀都住着一位老先生,有一张数代相传的藏宝图,老先生风烛残年之际,将图交给了当地很有名的傻儿师长。

图上所示,是锦江岸边石佛寺附近。师长组织人手,那就便利多了。抽水开挖之后,的确挖出了石牛和石鼓。虽然有了石牛和石鼓,但是最后挖出的,不是银子,只是锈迹斑斑的铜钱而已。

张献忠起义的事儿人所共知,声势浩大,凤阳烧皇陵,蜀都建立大西政权。不过,这皇帝没当一年,就被清军围剿,据说将宝物投入锦江,后来张献忠又在凤凰山被围堵,中箭丢了命。

这江中沉宝的事儿,《明史》里记载的清清楚楚,唐易很熟悉:用法移锦江,固而阙之,深数丈,埋金宝亿万计,然后决堤放流,名水藏。

水藏——张献忠用这个法子,目的是“无为后人有也”,说白了,就是我得不到,你们也别想得到。

很多人根据这一点,认为蜀都的这位老先生的藏宝图应该是有误的,既然是“决堤放流”,那宝物都被冲走了,怎么会固定在一个地方?

于是,又有人提出猜测,是不是冲散了,分布在沿江各处?而且,锦江的下游一带的市井之间,也有类似的歌谣传唱。

要不说唐易大学四年刻苦学习还真有用,他立即又想到了另一段史料。顺治三年,张献忠撤离蜀都时,陆路被清兵封了,只能走水路,结果就在锦江下游遭到明参将杨展的伏击,被打得很惨,满载金银宝物的船只直接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