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8页

“走吧。想捡漏,还是得去地摊区。不过,这捡漏的几率可比碰上老黄的几率小多了,哪这么容易捡漏?”唐易心想,闲着也是闲着,便和文佳一起出了门。

“别,你吃个饭还能搂一个西周的玉镯,这趟出去,我可没打算空手回来。”文佳嘿嘿笑道:“我挑东西,你掌眼,齐活儿了!”

两人来到了瓷都古玩市场的地摊区。地摊区,永远都比店铺区热闹,一来接地气,很多人不懂古玩,就是随便逛逛,买个可心的小玩意儿,不管真假,就图一乐;二来,自然是懂行的甚至是刚入行的,都想憋着劲儿捡漏呢。

文佳其实也算半个懂行的,毕竟那些玄门的东西和文玩古董有相通的地方,不过,他对古玩的兴趣并不是很大,所谓的想捡漏儿,无非也是为了心情愉悦,再就是万一有大漏儿,到手一笔不菲的钱财也是很爽的事儿。

这地摊上的东西,包罗万象,真正懂行的,得有个过筛子的本事。什么叫过筛子的本事?那就是一个摊儿上刷刷刷扫一眼,大体就知道哪些东西没意思,哪些东西值得再详细看看。

当然了,这说的是这些年的地摊,因为一眼假的东西太多。要是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真东西比假东西多,过筛子不是过真假,而是过价值了。

唐易接连扫了几个摊儿,都没发现值得上手一看的东西,同时心里还想着《寻龙要术》的事儿,所以步子也稍微快了起来。

这时候,文佳倒是看到了一个摊儿,连忙把唐易喊住了。

什么东西让文佳感兴趣呢?

圣旨!

一眼的老绫锦,宽度一尺左右,符合规制,轴也上讲儿。这圣旨基本是卷着的,只露出了“奉天承运”的头儿。唐易瞥了一眼,别说,还真值得一看,便站在了文佳旁边。

文佳拿起这张圣旨,就拉开了。

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御前三等带刀侍卫魏东亭……落款是康熙八年三月六日。圣旨上,配有满文,朱印也很全乎。

但是这一看,文佳却不由摇了摇头,连忙把圣旨又卷了起来。

唐易却一把接了过来,问摊主:“这东西哪来的?”

这摊主四十来岁,是个颇为懂行的主儿,他当然知道这份康熙圣旨是什么情况。但是,他却看不出唐易和文佳的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