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您说的柴窑弦纹樽,也是七道弦纹?”唐易问道。
七弦应用到瓷器上,是很风雅地借用了古琴的概念。我们常说的古琴,又称瑶琴,七弦琴。有古籍载:琴长四尺五寸,法四时五行也;七弦者,法七星也。刘长卿的《弹琴》中也曾有“泠泠七弦上,静听松风寒”的句子。
“对,是七弦。不过,柴窑弦纹樽,比故宫的汝窑弦纹樽造型还要大。我仅仅是看了柴窑的弦纹樽图片,当下就觉得,这汝窑的弦纹樽,肯定是仿了柴窑的样式。而柴窑的弦纹樽,才是这一器型的开创者!”陆知行说道。
“找你的这个人心思缜密,早就设计好了!看照片的感觉再强烈,也没有陆先生想见到真品的心理更强烈!”文佳微微笑道。
“没错。后来,我就跟着他去了0503的古物基地。我真的见到了柴窑真品!”陆知行继续说道。
“这个基地在什么地方?”唐易和文佳几乎是同时问道。
“好像距离瓷都很远,先是坐了飞机。但是落地时一看就不是民用机场,所以也看不出是在哪里。机场本来就挺偏僻,来了一辆车,拉着我们上路,但是路上也没个路牌,车子后来进了山,这个基地就在山坳里,大铁门很普通,挂了一块‘闲人免进’的大牌子,进了里面,才发现更像个疗养院。说实话,我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哪个省哪个市。”陆知行解释道,“不过我记得,柴窑弦纹樽是放在一栋楼的地下室里,那地下室很大也很高。”
唐易这时心想,这基地够隐秘的,不过既然能有柴窑这样的东西,不隐秘哪成?
同时,怪不得陆知行做过一块柴窑的瓷片!而上次他显然对自己刻意隐瞒了!唐易心里翻江倒海,一来,世上真的有柴窑流传!二来,陆知行不是凭空想象,而是见过实物才烧出了瓷片!那这块瓷片的颜色,已经无限接近柴窑真品!
“莫非您闭口不提的那些年,都呆在这个古物基地?难道把您软禁了?”唐易突然问道。
“如果非要说软禁,是我自己把自己软禁了,光是一件柴窑弦纹樽,就够我研究很久了。”陆知行苦笑,“除此之外,这个基地有吃有喝,住的房间也很舒服。”
“那让您去了,究竟是要您做什么呢?”唐易又问道。
“不光是我,十好几个人呢,这些人我都不认识,想必肯定是隐藏在民间的高手,根本没有报纸电视上那些所谓的专家。至于干了什么,你也别问了,不光是你,谁都不能说。”陆知行笑了笑,“不过,其实我不说,你自己可以猜嘛,找了这么一帮人进去,能干什么?”
唐易想了想,其实这也不算难猜。
这么一批高手到古物基地,很可能是去鉴定了。因为0503,也就是现在的特殊古物征集办,东西肯定不光是考古发掘出来的,还有一些其他渠道来的东西,这些东西的鉴定,恐怕还真得群策群力。
比如这件柴窑弦纹樽,不知道是从什么渠道征集来的,所有的专家都没见过柴窑,怎么鉴定真伪?找民间的隐藏高手,也算是一个办法。而且从陆知行的说法来看,最起码他认定是真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