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的艳阳天很是难得,永邑城里的百姓纷纷将家里潮湿的衣物拿出来晾晒,街上也是热热闹闹的,人们聚集在一起,最多的就是讨论自家的番薯长势。
“宁家的,你们家地里的番薯现在多大的个头了?”妇人一边晾着衣物,一边探头和隔壁的妇人说话,但还未等那人回答,自己便是先一步喜气洋洋道:“我们家的现在已经长这么,这么大个啦!”
说着便将衣服往竹竿上一丢,双手拢成一个圆兴奋道:“有一个犁那么大呢!而且啊,一个秧苗下头,可不止一个咧,我数了数,长的多的足足有四五个哩!这要是还继续长,那可不得了咯!”
旁边那妇人闻言也骄傲的挺直了身板:“嗨,你那算什么,我家的一个秧苗六七个,个个儿品相好的很。”
……
家家户户都在讨论自个儿低里的番薯长势,唯独有些个因为当初田产被分,而没有去领秧苗的中产阶级脸色变得极其不好看。自家良田再多,也抵不过低产啊,而且种出来的东西哪有那番薯的滋味好?
光听着这边一个秧苗,产出四五个拳头大小的,那边有一户说着自家一洼地里有七八个长一块儿的,他们能不急么?
但急也没用。
自从上次有了偷秧苗贼人的事情后,王宫里派了更多的人来看着西面那一大片开荒的地了,哪家哪户耕的哪儿几亩,都被记录在案,白纸黑字的写着呢!
谁还敢起什么歪心思?
但他们的忧虑完全影响不到永邑城大部分老百姓们的,无论街上,家里,还是别的地方,总能听到番薯的消息,而其他三州的世家掌权人便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进了城。
本身他们还想问问那新奇作物的消息,但车才进去不久,他们就将那番薯了解的差不多了。
容易种植,高产量,口感好,生长周期短。